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的主旨在于,以阿多诺为中心分析其批判理论克服虚无主义的可能性契机。作者首先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澄清工作:首先,文章关注的问题域是虚无主义问题。关于虚无主义的探讨并不仅是学术行话的表述,它更是现代人的切身之痛。其次,文章所论及的虚无主义严格属于现代虚无主义,它有明确的内涵和语境。虚无主义之“无”意指普遍生命意义之无,它是现代主体性自我确证过程中所导致的意义根基的丧失。它主要包括道德—价值论形式上的虚无主义和生存论形式上的虚无主义。再者,虚无主义乃是亟须被克服的现代性危机。应对虚无主义的代表性路径包括基尔克果返回个体的内在信仰方式、马克思的劳动救赎、尼采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审美救赎以及海德格尔之后诸多不同路径的探讨。不管是基尔克果、马克思、尼采还是海德格尔,在克服虚无主义时都暴露出了不同的困境。这引发了作者探寻批判理论克服虚无主义之可能性的动力。鉴于阿多诺的鲜明立场和独特个性,作者择取阿多诺的思想为微观研究对象。
论文的首项任务是明确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历史语境,即现代主体性的自我确证。现代性借由主体理性进行自我确证、自我规范,但却引发了虚无主义危机。此乃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宏观历史语境。而阿多诺与霍克海默通过对启蒙的反思进行工具理性批判时,间接地触摸到现代虚无主义脉搏。启蒙与神话的交织构成了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微观历史语境。
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理论境域,即海德格尔的本真性行话进行了考察。首先,海德格尔与尼采的历史性争辫构成了阿多诺虚无主义思想的普遍理论境域。而海德格尔对现时代最高意义上的虚无主义——技术虚无主义的阐释,则集中地展示了其对虚无主义的理解和在虚无主义问题上的困境。对这些困境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了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理论前提。此外,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常年关注和批判也使海德格尔关于虚无主义的话语得以切身影响到阿多诺,当阿多诺洞察到海德格尔思想中隐蔽的主体主义本质时,他已直接置身虚无主义问题域。
第三章阐述了阿多诺关于虚无主义的洞见。阿多诺关于虚无主义的思想是从其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棱镜中折射而出的间接性表述。对虚无主义与奥斯威辛的本质关联的洞察使得阿多诺区别于其他虚无主义问题研究者及海德格尔的批判者。阿多诺所理解的虚无主义之“无”也意指生命本身之意义的虚无。生命本身之意义的虚无状态根源于现代理性认知的主客体关系之失衡,并具有“非人的”、“敌视人的”特征。阿多诺对虚无主义的思考保持着明晰的社会历史意识。他更多地关注虚无主义在现实历史社会层面上的根源和发生机制。阿多诺并非虚无主义者,而是一名克服虚无主义的斗士。而这表现在其审美救赎思想中。审美独特的认识论优越性、内在的乌托邦力量和批判性否定性特征能够调和工具理性对自然进而对人本身的统治和支配所带来的虚无主义危机。但艺术的历史性及其在现实历史境域内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审美救赎所必须重视的因素。审美救赎并非彻底否决理性,走向非理性主义,而是要借助审美的非暴力与合目的性使工具理性得以通过否定的辩证法恢复“未经损害的理性”本身。由此,阿多诺试图“挽救”主体性,强调“客体的优先性”,通过重建“主体—客体”相互关联相互中介的和谐星丛关系来驱逐虚无主义。
最后一章分析了阿多诺的批判理论克服虚无主义的可能性问题。作者采用了多维视角的比较性审视,通过分析阿多诺如何应对基尔克果、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等先哲在克服虚无主义时所暴露出的问题,阐明阿多诺在应对虚无主义上的得失。阿多诺给予人们的启示是:第一,虚无主义源于现代理性认知的主客体关系失衡,因此解决虚无主义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理性自身的问题域内寻求主客体和谐关系的恢复。第二,只有将主体置于与客体相互关联、中介的星丛关系中,唤回主体性的自然维度,才有可能建构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才能解决近代主体理性引发的虚无主义危机。第三,克服虚无主义的重要前提在于保持明晰的社会历史意识,寄寓于现实的社会历史境域对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进行内在性的批判和考察。而阿多诺留给人们的经验教训有三:一则,仅限于精英主义立场在高级艺术中寻求救赎力量将可能忽视世俗艺术的启示能力。但世俗艺术的媚俗性和意识形态因素是挖掘其救赎能力时所必须警惕的。二则,虚无主义的解决不仅需要否定和批判,更重要的在于建构。缺乏建构维度的批判和否定将可能使自身的规范性根基一并被否决,这更遑论建构人的普遍意义根基以驱逐虚无问题了。第三,仅仅依靠审美,很难重新唤起主体性的自然维度。阿多诺强调客体的优先性,并试图让主体在客体的光芒中建构意义根基,这最终有可能使得主体消逝在客体之中,造就另一种虚无主义。
作者的结论是,尽管阿多诺的理论中蕴含着克服虚无主义的契机,给予人们诸多的启示和教训,但最终阿多诺还是失败了。虚无主义问题无法依靠一个根本性方案获得一劳永逸的彻底根除。应对虚无主义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需要人类一次次的努力尝试。也许,人类对这种无意义的无限抗争本身就是普遍生命意义的表征。
论文的首项任务是明确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历史语境,即现代主体性的自我确证。现代性借由主体理性进行自我确证、自我规范,但却引发了虚无主义危机。此乃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宏观历史语境。而阿多诺与霍克海默通过对启蒙的反思进行工具理性批判时,间接地触摸到现代虚无主义脉搏。启蒙与神话的交织构成了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微观历史语境。
文章的第二部分对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理论境域,即海德格尔的本真性行话进行了考察。首先,海德格尔与尼采的历史性争辫构成了阿多诺虚无主义思想的普遍理论境域。而海德格尔对现时代最高意义上的虚无主义——技术虚无主义的阐释,则集中地展示了其对虚无主义的理解和在虚无主义问题上的困境。对这些困境的分析进一步展示了阿多诺遭遇虚无主义的理论前提。此外,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常年关注和批判也使海德格尔关于虚无主义的话语得以切身影响到阿多诺,当阿多诺洞察到海德格尔思想中隐蔽的主体主义本质时,他已直接置身虚无主义问题域。
第三章阐述了阿多诺关于虚无主义的洞见。阿多诺关于虚无主义的思想是从其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棱镜中折射而出的间接性表述。对虚无主义与奥斯威辛的本质关联的洞察使得阿多诺区别于其他虚无主义问题研究者及海德格尔的批判者。阿多诺所理解的虚无主义之“无”也意指生命本身之意义的虚无。生命本身之意义的虚无状态根源于现代理性认知的主客体关系之失衡,并具有“非人的”、“敌视人的”特征。阿多诺对虚无主义的思考保持着明晰的社会历史意识。他更多地关注虚无主义在现实历史社会层面上的根源和发生机制。阿多诺并非虚无主义者,而是一名克服虚无主义的斗士。而这表现在其审美救赎思想中。审美独特的认识论优越性、内在的乌托邦力量和批判性否定性特征能够调和工具理性对自然进而对人本身的统治和支配所带来的虚无主义危机。但艺术的历史性及其在现实历史境域内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审美救赎所必须重视的因素。审美救赎并非彻底否决理性,走向非理性主义,而是要借助审美的非暴力与合目的性使工具理性得以通过否定的辩证法恢复“未经损害的理性”本身。由此,阿多诺试图“挽救”主体性,强调“客体的优先性”,通过重建“主体—客体”相互关联相互中介的和谐星丛关系来驱逐虚无主义。
最后一章分析了阿多诺的批判理论克服虚无主义的可能性问题。作者采用了多维视角的比较性审视,通过分析阿多诺如何应对基尔克果、马克思、尼采和海德格尔等先哲在克服虚无主义时所暴露出的问题,阐明阿多诺在应对虚无主义上的得失。阿多诺给予人们的启示是:第一,虚无主义源于现代理性认知的主客体关系失衡,因此解决虚无主义的关键在于如何在理性自身的问题域内寻求主客体和谐关系的恢复。第二,只有将主体置于与客体相互关联、中介的星丛关系中,唤回主体性的自然维度,才有可能建构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才能解决近代主体理性引发的虚无主义危机。第三,克服虚无主义的重要前提在于保持明晰的社会历史意识,寄寓于现实的社会历史境域对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进行内在性的批判和考察。而阿多诺留给人们的经验教训有三:一则,仅限于精英主义立场在高级艺术中寻求救赎力量将可能忽视世俗艺术的启示能力。但世俗艺术的媚俗性和意识形态因素是挖掘其救赎能力时所必须警惕的。二则,虚无主义的解决不仅需要否定和批判,更重要的在于建构。缺乏建构维度的批判和否定将可能使自身的规范性根基一并被否决,这更遑论建构人的普遍意义根基以驱逐虚无问题了。第三,仅仅依靠审美,很难重新唤起主体性的自然维度。阿多诺强调客体的优先性,并试图让主体在客体的光芒中建构意义根基,这最终有可能使得主体消逝在客体之中,造就另一种虚无主义。
作者的结论是,尽管阿多诺的理论中蕴含着克服虚无主义的契机,给予人们诸多的启示和教训,但最终阿多诺还是失败了。虚无主义问题无法依靠一个根本性方案获得一劳永逸的彻底根除。应对虚无主义需要多种方式的结合,需要人类一次次的努力尝试。也许,人类对这种无意义的无限抗争本身就是普遍生命意义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