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理人力资源已公认为紧缺卫生资源,在住院患者病情越来越复杂、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为最大化利用好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合理配置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员,这一护理管理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本课题组在上海市护理人员等级划分的基础之上,围绕上海市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病房这一医疗卫生资源集中的场所,进行了护理人员能级配置研究,探索建立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病房能级配置模型,以期达到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效果。本研究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上海市大型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能级划分。本部分研究结合两轮Delphi法、半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集中讨论的研究方法,设计形成上海市护理人员能级划分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为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名称(4个条目)、准入标准(6个条目)、岗位职责(45个条目),以及详细的赋权工作内容(127个条目)。咨询结果经统计处理,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程度均较高,显示咨询结果的可信程度较高(Ca=0.7613)。第二部分上海市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室护理人员能级配置。本部分研究中,课题组应用地理位置分布结合方便抽样法,对上海市3所大型综合性医院5个监护病房进行为期7-11天的现场观察。首先,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对各级护理人员工作量进行测量。主要分析了各类直接护理项目平均耗时情况、单病床患者直接护理项目频数确定、各监护病房日间接护理工作量情况、每日各级护士各班次总工作量等4方面内容;并对不同观察点各级护士日工作量进行比较,分析了各观察点各级护士日均工作量构成。结果显示,助理护士、注册A护士、注册B护士、专业护士日标准最适工作量分别为8.326±0.280(h)、6.668±0.238(h)、7.297±0.260(h)、7.434±0.265(h);助理护士的日均工作量最大(约占47%),其次是注册A护士(约占32%)、注册B护士(约占14%),再次是专业护士(约占7%),日均工作量最小的是护理专家(约占O%)。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同行评议法对护理工作特异性患者分类工具中各条目的权重值进行设定,在此基础上,通过该患者分类工具采集了622人次监护病房患者分类权重值,并通过快速聚类法,将患者分为4类。再次,通过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自评分和监护病房患者占床时间的采集,得到各级护理人员对工作量的主观评价值与监护病房的床位周转率。最终,综合以上三方面建立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病房各级护理人员配置模型:患者护理依赖性分类权重与各级护理人员日工工作量之间的多元线形回归方程Y=0.106+0.017X1+0.006X2+0.073X4+0.093X5(最大值),Y=0.112+0.042X1+0.022X2-0.015X3+0.077X4+0.190X5(最小值);以及,患者护理依赖性分类权重与各级护理人员日数量之间的线形回归方程组Y=0.136+5.952N1/T=0.190+4.872N2/T=0.224+7.872N3/T=0.220+16.080N4/T(最小值),Y=0.132+6.432N1/T=0.193+4.728N2/T=0.226+7.584N3/T=0.210+18.672N4/T(最大值)。本研究显示,由于护理人员排班仍然按照护理管理者工作经验或者固定模式进行,没有能够根据患者对护理工作量的需求进行按需弹性排班,导致在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的现状下,监护病房护理人员仍存在忙闲不均的情况。本研究得出的上海市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分层配置模型,不仅符合上海市护理人员分层合理使用的趋势,而且综合考虑护理人员自身对工作负荷的感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依赖性或需求、监护病房床位周转情况等多种因素,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上海市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分层配置模型,为指导临床护理管理者合理配置不同等级的护理人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上海市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