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米黄酒关键风味物质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酒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种,由于其复杂的香气,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黍米黄酒以黍米作为主要原料,主要产于我国北部地区,以黍米为主要原料发酵而成。由于特殊的原料及工艺而具有独特的风味。然而,目前对黍米黄酒的风味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定量地分析挥发性化合物,黍米黄酒的关键风味物质尚不清晰,生产工艺对黍米黄酒风味的影响尚不明确,制约了黍米黄酒进一步的发展和品质提升。因此,本课题使用分子感官科学确认黍米黄酒中关键风味物质,并进一步探究了工艺对风味物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对黍米黄酒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全面解析。比较了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固相萃取结合GC×GC-TOFMS技术提取挥发性化合物的效果。在黍米黄酒中共检出460种物质,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酯类、呋喃、吡喃类、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2)使用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描述了3种典型黍米黄酒的感官特征。在3种甜型黄酒的感官描述中焦糖香、糊香、果香、烟熏香、坚果香、花香的香气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使用气相色谱-嗅闻联用仪结合GC×GC-TOFMS定性共鉴定出73个香气化合物。进一步对70个香气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香气化合物在黍米黄酒中的贡献。菠萝酮、苯酚、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甲基环戊烯醇酮、辛酸乙酯、己酸乙酯等46个香气物质对黄酒的贡献较大(OAV>1)。重构模型与样品黄酒有较高的相似性。进一步通过香气缺失实验确认菠萝酮、苯酚、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异戊酸乙酯、甲基环戊烯醇酮、对甲酚、乙酸乙酯、2-乙酰基吡啶、葫芦巴内酯这10种物质对黍米黄酒的整体香气有重要贡献。(3)使用σ-τ强度法研究具有烟熏香、坚果香、焦糖香对应的10种香气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5组香气中有8组发生协同作用,22组发生加成作用,11组发生折中作用,4组发生掩盖作用。有相似化学结构、香气描述的组更易发生协同作用。(4)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山东、辽宁地区和山西、陕西地区黍米黄酒分为两组,发现麦芽酚、甲基环戊烯醇酮、乙基环戊烯醇酮、苯酚、3-甲基-2-5(H)-呋喃酮、对甲酚、糠醇、菠萝酮、γ-丁内酯这9种物质是造成两组差异的标志性香气化合物。(5)通过感官和定量研究酿造工艺对黍米黄酒风味的影响。发现煮糜阶段产生大量的呋喃、吡喃类、酮类、酚类、含氮化合物,使得黍米黄酒产生焦糖香、糊香、坚果香、烟熏香的风味;前酵、后酵阶段是醇类、酯类物质大量产生的阶段;杀菌阶段由于持续加热导致易挥发的酯类、醛类物质含量减少;陈酿阶段中酯类、醛类物质含量持续上升,酮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持续下降。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数据库(TCMSP)获取丹红化瘀口服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获取的作用靶点进行规范化处理;通过DisGeNet、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DVT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0绘图网站构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丹红化瘀口服液治疗视网膜静脉中央阻塞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丹红化瘀口服液中的21个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借助TCMSP和CTD数据库预测化合物的作用靶点,利用MAS 3.0生物分子功能软件获取相关通路,通过FUNRICH软件对获得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结果 21
一、案例概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作业具有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文化意识和学习习惯等功能,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笔者依据《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开展小学高年级英语作业实践,作业的批改和讲评从一元走向多元,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期刊
门店选址直接影响店铺的盈利和存续。在既有的研究中,门店选址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GIS的选址,这种方法通常高度依赖于GIS软件,大量使用空间分析工具,虽然效果直观、操作方便,但仍然受限于软件本身的性能和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另一种是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基于分析结果使用合适的数学建模方法进行模拟和预测,这种方式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在处理空间数据方面算法较为复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
随着网络中文本规模的不断增长,文本中所蕴含的语义信息也越发的丰富,如何从这些海量文本数据中获取有用的结构化知识,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已广泛应用于关系抽取、问答系统和机器翻译等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本文主要针对命名实体识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第一,目前大多数中文命名实体识别
近几十年来,大型工业生产水平不断进步,生产模式逐渐复杂,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产环节的安全性能也越来越重视。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稳定的监控模型监测各个生产环节,保障产品质量,减少安全事故。基于数据的降维方法可以从有噪声的信号中学习出系统的本质信息,建立符合系统特征的监控模型。本文以慢特征分析(Slow Feature Analysis,SFA)方法为核心,从工业数据中的离群点、系统动态属性以及过程
文章利用单位圆的几何性质开展正弦、余弦函数性质的探究,以“选题、开题、做题、结题”作为探究的明线,以基于数学实验的“直观感知、提出猜想、论证猜想”作为探究的暗线.从论证已知到探索未知,从初步尝试到多角度探究,创设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究课堂.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水质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水质恶化不仅会污染区域生态环境,而且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水质检测是很有必要的。氨氮是我国提出用于反映水质污染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常用的水质氨氮检测系统能够基本满足国内水质氨氮检测需求,但是大部分水质氨氮检测系统成本较高,且检测精度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导致水质氨氮检测精度不够高。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水质氨氮自动检测系统
在中央厨房的食材预处理加工中,漂烫和离心脱水是蔬菜精深加工重要的预处理加工环节。传统蔬菜离心脱水预处理加工存在脱水效率低和营养损失大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搭建了超声与微波辅助离心脱水的平台,研究了中央厨房中胡萝卜预脱水的效果、机理和品质影响。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超声对传统的热水漂烫辅助离心脱水(HWB-CD)方法进行改进。以胡萝卜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热水漂烫(HWB)处理后的胡萝
茶汤的综合品质主要反映在香气、滋味和色泽三个方面。本研究依据专家感官评价,将21个滇红工夫茶汤综合品质由好到差依次划分为甲、乙、丙三类,基于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得到112维的数据集用以表征茶汤综合品质。研究结果表明:OPLS-DA(R2Y=0.937,Q=0.900)分析可以实现3类茶汤的有效区分,基于VIP>1.5筛选出S1(AHS)、S5(NMS)、B71 和B32(橙花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