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阐述《女勇士》的“沉默”主题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z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华裔文学中,“沉默”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它暗示了华裔被主流社会排挤的现状。尤其是华裔女性,不但遭受着性别主义的压迫还遭受着种族主义的压迫。本文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女勇士》中的“沉默”主题,探讨小说中华裔女性的失语状态以及作者为打破压迫性沉默所作出的努力。  论文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作品写作背景,作家生平,作品简介及其研究现状。汤亭亭的作品反映了华裔女性在美国的状况。她的自身经历促使了她关注华裔女性的沉默状况。  第二部分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研究理论。作品的沉默主题切合后殖民女性批评的焦点:女性,第三世界,压迫性沉默。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认为,第三世界女性作品所表现出的沉默是一种有声的沉默。处于双重边缘的作家用写作打破沉默,因此文本中的沉默是是第三世界女性从她们所处的边缘向主流社会发出反抗的强音。  第三部分分析了书中人物所遭受的压迫性沉默。她们所遭受的沉默来于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其中种族压迫包含了来自白人男性和白人女性的压迫。华裔女性的沉默意味着她们失去话语权力。  第四部分分析了作品主人公为打破沉默所做出的艰苦努力。话语权力只能通过斗争得来,而写作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作品以无名姑姑被禁止讲的故事开始,以蔡琰的歌声结尾。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她通过讲故事打破沉默而获得了话语权及确认其华裔女性的主体性。  论文结尾评论了作品带给人们的启示意义。书中两代华裔四个女性不同的遭遇反映出华裔女性“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的命运选择。华裔女性必须打破沉默,这不但是她们获得话语权的唯一途径,也是她们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女性主体地位的手段。
其他文献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大多不觉得珍贵,也不懂得珍惜。比如空气和水,因为每天源源不断地涌现,所以一切来得理所当然。父母的爱亦如此。
公司在收集近十年的经营日记本。翻开一本本日记,看着熟悉的笔迹,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三年前。这些日记就像一部纪录片,记录着油站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我的成长历程。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合作日趋频繁。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语言的学习以及在各种场合的交流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历史小说《罗慕拉》(Romola)的分析,试图揭示艾略特赋予这部小说的历史和道德关怀。十九世纪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许多维多利亚人
在苏州园林初见那堵绿时,我的心倏然一动。那是怎样的一堵绿呀,深邃到让人窒息。从山顶缓缓流下一股山泉滑过它的面颊,轻歌而下,珠帘般散落在山脚下那块向上斜伸的石壁上,晶莹剔透
学位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其他形式的翻译有其特殊性,当今的翻译家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学作品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大不同,并开始了专门针对于文学作品翻译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