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叶紫堇(Corydalis incisa)是优良的观赏植物,研究其种子休眠特性、解除方法以及种子萌发条件,为人工生产栽培和新型园林地被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研究了刻叶紫堇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种子休眠原因、休眠解除的方法以及不同激素浓度和温度处理对其萌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刻叶紫堇种子存在胚休眠,属于胚后熟型种子,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透水性不良,但不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种皮和种胚均含有一定量萌发抑制物,且种皮抑制作用大于种胚,种皮中甲醇相抑制作用又强于其他分离相,因此种皮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种层积方式中,低温转暖温层积种子发芽率最高,是其最佳层积方式;对暖温转低温层积种子进行种胚石蜡切片和种皮电镜扫描结果表明,120d时种胚完成生理后熟。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刻叶紫堇种子原生质膜透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可溶性淀粉和糖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POD总活性呈现“降-升”的变化趋势;SOD总活性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通过适宜的培养温度和施用外源激素GA3和6-BA能有效提高层积结束后刻叶紫堇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根生长,提高根茎比。结果表明,刻叶紫堇种子发芽率的最优处理组合是A2B2C1:GA3(100mg/l))+6-BA(5mg/l)+培养温度(5℃),发芽率最高达到了65.33%。刻叶紫堇种子发芽势的最优处理组合是A4C1:GA3浓度(500mg/l)+培养温度(5℃),其中6-BA浓度对种子发芽势没有显著影响。刻叶紫堇种子根长生长的最优处理组合为A4B2C3:GA3(500mg/l)+6-BA(5mg/l)+培养温度(25℃);刻叶紫堇种子萌发根茎比的最优处理组合是A1B2C2:GA3(0mg/l)+6-BA(5mg/l)+培养温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