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湖北省仙桃市农村为中心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good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湖北仙桃农村进行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民随礼行为对社会资本构建的作用,及其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实际影响。
  首先,考察了农民社会资本的构建过程。农民的社会资本可细分为9个维度,即预期功能性、关系延续性、资源网络、认可度、互惠、网络密度、冲突处理、关系满意度和人情消费金额。计量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其次,利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社会资本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对于低收入阶层群体而言,随礼行为带来的对关系网的扩张作用有利于提升其家庭人均年收入,缩小其与中高等阶层的收入差异。第二,随礼行为所展现的互惠关系越紧密,农民家庭收入越高。第三,网络密度对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即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农民来说需要随礼的社会关系占个人整体的社会关系比例越高,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而随着收入的增高,若需随礼的人群占有其过多的社会关系,则会对其收入带来负面效应。第四,对冲突处理而言,该变量对各阶层的农民家庭收入均具有正向作用,这说明农民若能克服困难,“咬咬牙”尽可能完成随礼,则该随礼行为背后所隐含的社会资源会对其收入带来一定的收益。第五,关系满意度以及人情消费金额对各阶层的农民家庭收入均具有正向作用,且系数值显著,说明若个人对人情消费态度越积极,投入越多,其收入越高,这说明对人情所带来的社会资源的重视可对农民收入带来正向效应。总之,随礼行为所带来的社会资源,对农民家庭收入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一些低收入的家庭来说适当的增加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有助于提高家庭人均年收入,缩小与中高阶层的差距。但是在随礼方面过多的投入,可能会挤占对生产资本的投资。
  此外,研究还表明,人均土地面积对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表明由于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有限,若农民过于依赖传统的行业如务农,可能会导致其无法达到从事其他非农行业可获得的同等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对低收入阶层农民的收入有正向影响,表明相对于高收入阶层而言,教育会给低收入阶层带来更高的的经济回报;年龄的增长对各阶层的收入均有负面影响,即随着年龄的增加,劳动能力下降,农民获得的经济收益减少;党员的收入比非党员的收入高;女性的收入比男性收入高。
  根据上述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合理利用社会资本。基于社会资本对农民的收入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应鼓励农民积极交往,增强人际网络。另外,随礼行为虽然能给人们带来效益,但是过分的强调随礼的重要性,也会使其演变成一种负担。因此,要对农民随礼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二,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民社会资本能与人力资本相互促进,加大对农民能力上和精神上的教育力度,使其成为一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农民的社会网络,促进农户之间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协作,克服小农经营的各种局限性,引入资本与技术,扩大投资,改革生产模式,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转型。
其他文献
当今语言哲学界,不少语言哲学家通过分析“所言”(what is said)的真值条件内容(truth-conditional content)来获得对于意义的深层理解。然而,语境对于真值条件内容的影响有多大?所言真值条件确立是否涉及语用过程?学界对此争论不休,逐渐形成了语义最小论(Semantic Minimalism)和语境论(Contextualism)两大对立阵。最小论主张纯语义的所言观,强
学位
关于时间问题的研究是哲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历代哲学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传统哲学中如近代笛卡尔和康德等人的时间观仍然是物理时间的哲学反思,胡塞尔一反传统哲学的研究从时间主观化的角度入手,认为时间意识的先验存在是认识对象能够准确立义的前提,意识对任何进入时间河流的客体都会被打上一个时间相位的“烙印”,这个印记也使得非意向性的客体拥有了意向性的特征,因此关于时间意识的澄清对于意向对象的构造至关重
学位
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不是一个新颖的论题,但它绝对是一个值得追问的真正问题。对问答逻辑的追问既要纳入辩证法的领域,又要结合现象学的方法。对此,黑格尔的哲学历史地提供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相结合的正当途径,现象学又提供了向事情本身还原的方法。因此,解释学逻辑的还原之路必然依循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脉络,此脉络被简述为:对话-“独白”-“对话”。伽达默尔实质完成的乃是黑格尔的“独白”到“对话”的阶段,此阶段的逻辑展现
学位
本文试图对康德的“先验对象X”概念作出解释和梳理。在第2章,本文将主要依据第一版《纯批》的三重综合理论及其他相关文字指出:该概念是先验统觉设置的一个未定的思想表象,先验统觉要利用它来建构经验对象;但如果把该概念孤立于经验对象,则我们不能形成任何对它的有效认知。在第3章,本文将从驳斥唯心论的角度再次透视第一章的结论,指出该概念对拯救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对反驳经验主义怀疑论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第4章,本文
学位
人格同一性的核心是人格者的持存问题,目前有三大基本立场:一是心灵实体观点,把人格者的同一建立在心灵实体的同一之上;一是物理连续性观点,以大脑标准或身体标准进行人格同一性判断;一是心理连续性观点,把人格同一性还原为心理因果连续性。心理连续性观点是从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发展而来的,因而又被称为“新洛克主义”。本文旨在探究从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到新洛克主义的内在发展逻辑,找到二者的根本问题与出路。  尽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根本之路在于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向是创新驱动,其拥有先进技术、资源高度等优势,是引领社会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创新活动具有显著地高风险性及正外部性等公共产品的特性,企业不能完全获得创新成果的收益,并且在从事研发创新时会面临融资困难,这些问题会削弱企业从事创新研发活动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创新投入不足。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规制创新活
目前,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正稳步推进,实行农村承包土地“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并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抵押贷款制度改革。  当前中国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但缺乏关于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理论研究,也缺乏总结相关试点地区的经验和问题,对本选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为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的改革
今天的“三农”困局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领域。众多研究“三农”问题的学者局限于“三农”谈“三农”,缺少辩证的发展观和矛盾观,并不能准确辨析“三农”问题。不同于主流经济学和乡土派多元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其严密的理论逻辑和现实感,从必然性的角度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是探讨“三农”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离不开的理论资源。本文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以城乡结构失
学位
“三农问题”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关系着占中国人口近一半的农民的生活,影响着到2020年中国是否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农村生产力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中国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下,农村集体经济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共同构成中国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农村集体经济在经历了不同的社会阶段的繁荣或衰落之后,依然是中国农村不可忽视的经济形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壮大农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真正开始发展的时间较短。从1990网关金融支付的尝试开始,到2005年互联网金融陆续推出,这一阶段互联网金融仍处于摸索试水阶段;2007至2013年,阿里带领着支付宝开始推广第三方支付,网贷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开始在中国的全面发展;2016年到2018年,伴随着市场监管机制的不完善与风险管理的不到位,互联网金融风险损失事件接踵而至。目前,针对行业监管的措施在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