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为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变得愈加迫切。然而,长期以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始终制约着区际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由此而导致的贫富差距过大、收入分配失衡及产业结构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也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这源于新中国成立时便存在的区域发展客观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同中国发展过程中深厚的政策干预色彩有极大关系。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是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政治“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战略。本文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轨迹的基础上,从空间效率与空间公平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政治五个层面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进而,分别采用存量和增量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了动态评价与综合比较。结果表明,一方面,虽然中国在不同时期依据不同的战略重点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总体上成效显著,但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空间效率与空间公平呈现迥异特征:平衡发展阶段空间效率停滞而空间公平上升,非均衡发展阶段空间效率上升、但空间公平下降,协调发展阶段空间效率和空间公平均出现了上升态势;另一方面,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的空间发展存在差异:经济、社会及文化的空间效率与空间公平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政治层面,空间效率上升,空间公平下降,因此政治综合效应趋于稳定,而生态层面无论是空间效率还是空间公平水平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恶化。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及区域发展战略的未来趋势,本文认为,未来中国区域发展将呈现出由总体的协调发展走向全局和局部的协同发展道路。因此,本文对新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即构建中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立体结构:宏观层面,实现政府政策主导的全局协调发展战略;中观层面,实现以市场主导、政策为辅的地区经济圈之间的协同发展;微观层面,实现地区建设的主体功能区、经济开发区等内部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