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质量及数量的稳定是确保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景观生态理论和分形理论,对长沙市1990-2015年间耕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探寻长沙市耕地景观格局变化特点及规律;并根据长沙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及特点,对比分析各市、县(区)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原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一定参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1990-2015年间长沙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小,以中心城区减少幅度最大;耕地斑块数量2000年前变化较小,2005年以后耕地斑块数量急剧增多,其中望城区耕地斑块数量增加最多;最大斑块指数变化较大,耕地核心区面积不断缩减,长沙县耕地核心区面积减小幅度最大;边缘曲率及边缘长度增大,耕地受周边影响愈加强烈,斑块分离度不断增大,耕地景观分维度不断减小,形状越来越简单。中心城区、望城区、长沙县及浏阳市中部边缘密度指数增加明显,该地区耕地破碎化速度较其它地区更快;中心城区南部及望城区耕地平均形状指数明显减小,该地区耕地受人为影响明显增强;浏阳市东南部及宁乡市西部耕地斑块分离度指数有所减小,该地区耕地连通性有所增强。(2)1990-2015年间,长沙市耕地增加部分主要来源于林地,其次是坑塘水面,两者补充耕地量占总量的76.92%,且主要位于浏阳市、宁乡市及望城区;耕地主要流向于建设用地,其次是林地和水域,其中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达288.93平方公里,且主要位于中心城区、望城区及长沙县。(3)长沙市耕地景观格局变化受建设用地扩张影响明显,耕地流失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区域基本一致,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和望城区,且因城区不断外扩,周边大片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周围交通网络建设使耕地受切割严重。同时,长沙市人口不断增长,进一步加剧耕地景观格局变化;人口重心迁移与耕地重心迁移在空间上呈负相关。主要交通干道的新建、扩建,学校或政府驻地的新建、迁移等政府行为是长沙市耕地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从地形来看,坡度对耕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影响明显,长沙市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坡度小于5°的平缓地区,且景观发生变化也主要集中于平坦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