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译论将翻译看作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强调以原作为中心,力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这种观点不允许译者发挥任何主观能动性。然而,实际的翻译活动远比语际转换要复杂得多。在这一过程中,译者的能动性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须的。本文从有意误译的角度初步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的发挥,指出翻译是一种寻求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任何企图抹杀译者能动性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指出传统译论对译者能动性的忽视与压制。第二部分回顾了译者在文化历史上卑下的地位。在原作至上论的影响下,翻译被视为一种机械的,次要的活动。相应地,译者也被置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在历史上,人们对译者的形象作过各种比喻。但是几乎所有的比喻都忽视了译者实际的能动性的发挥。第三部分讨论了在现代翻译理论的指引下译者的地位的改变极其发挥能动性的领域。现代翻译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翻译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翻译研究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译者也从原作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与原作者相同甚至更高的地位。他的主观介入对整个翻译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原作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到对原作的理解和表达再到最后译本的修改,译者都在发挥着他的能动性。第四部分从有意误译的角度具体阐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性的发挥。在实际操作中,译者往往出于对某些因素的考虑而对原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意识地改变,从而导致了有意误译的出现。这些因素包括意识形态,诗学,价值规范和赞助人等等。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译者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如何对原文进行歪曲和改变,从而证明了译者能动性的存在和作用。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论,指出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介入,翻译与写作一样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译者应该享有比以前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