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普遍放缓,以人口规模萎缩为核心特征的收缩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出现,国内外对收缩城市议题的研究也正如火如荼的展开。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区域空间人口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城市整体快速扩张的表象下,局部地区同样出现了收缩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给城市带来了诸如人力资源匮乏、公共财政危机以及空置建筑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相当程度的冲击作用。因此,有针对性的对收缩城市进行识别,并对其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不仅能够满足解决收缩城市问题的迫切需要,也对我国城市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湖北省作为中部崛起与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重要战略的发展区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承载地,这种复杂的经济发展背景使得湖北省人口在空间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典型性。对湖北省收缩城市进行研究,不仅能弥补我国收缩城市相关研究在中部地区省域层面的空白,也对湖北省政府制定合理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收缩城市识别与现状分析方面,本研究利用2009-2016年常住人口数据,以湖北省76个市县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收缩的基本特征、空间格局与类型划分展开全方位的测算与剖析。结果显示:(1)湖北省处于显著收缩状态下的城市数量多且程度严重。(2)不同等级城市在收缩数量与收缩程度上差异明显,地级市层面收缩城市数量少且收缩程度轻微;县域层面收缩问题突出,64个县(市)中33个地区出现收缩现象,占比达到51.56%。(3)从空间格局来看,收缩城市主要集中于湖北省西北、西南、东北与中部南北纵向地区;扩张城市向以武汉为核心的中心区域聚集的趋势较为明显;整体上呈现为“外围收缩、中心增长且伴有局部收缩”的态势。(4)根据收缩城市的主要形成动因,可将湖北省收缩城市划分为经济发展滞后型收缩、环大城市虹吸型收缩以及政策干预型收缩三大类型。在收缩城市影响因素方面,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构建了基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财政与金融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因素、产业结构因素以及城市级别因素的收缩城市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根据城市收缩与否与城市等级将研究地区分为四类,逐一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收缩城市形成的作用效果与力度。研究主要结果显示:(1)常住人口与GDP规模是影响收缩城市形成的首要因素。(2)城市等级越高,对于人口的吸引力越强,形成收缩城市的概率越低。(3)三次产业对收缩城市形成的作用效果各不相同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其中第一产业占比指标显著促进收缩城市形成;第二产业占比指标显著阻碍经济欠发达地区收缩城市的形成;第三产业占比指标显著阻碍经济发达地区收缩城市的形成。(4)在财政与金融因素方面,金融贷款与财政收入指标阻碍发达地区城市进入收缩状态;财政支出与储蓄存款指标则对欠发达地区收缩城市形成的作用力度更强。(5)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对收缩城市形成的作用力度较弱。为帮助湖北省收缩城市解决收缩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四大建议:(1)对城市可容纳人口规模进行重新判定,探寻适合收缩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2)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动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3)剖析收缩城市具体成因,针对性地因城施策。(4)加强金融支持与财政支出,合理改善城市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