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诺沙星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核壳上转换纳米颗粒/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与检测性能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残留与食源性病原菌对动物源性食品的污染是造成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对抗生素及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也是食品安全防控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立高效灵敏且低成本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光学传感由于其特有的快速及灵敏度在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具有大的反斯托克斯位移、发射线清晰、光稳定性强等优势,是构建光学传感器的优选材料之一。适配体是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筛选出单链寡核苷酸分子,具有与靶分子结合的高亲和力与特异性。适配体与抗体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对pH及温度等耐受性更好、易合成等优点,因此适配体是生物传感器识别元件的热门材料。本论文研究了镧系元素掺杂的核壳结构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对恩诺沙星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提高了上转换纳米颗粒的上转换效率,建立了相应的高灵敏、快速且高性价比的检测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内容:(1)核壳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合成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合成镧系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合成两种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一种以直径为15 nm的NaYF4:Yb/Er/Gd(CUNPs)作为内核,在外层包裹厚度为2nm的NaYF4,获得直径为19 nm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NaYF4:Yb/Er/Gd@NaYF4(CSUNPs);另一种以直径为 26 nm 的 NaYF4:Yb/Tm(BCUNPs)作为内核,包裹3nm厚的NaYF4得到尺寸约为32nm的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NaYF4:Yb/Tm@NaYF4(BSUNPs)。在980 nm激光下,所合成的CUNPs及CSUNPs发射主峰在510~570 nm,最高峰值位于543 nm,次峰位于640~680 nm,核壳结构不改变纳米颗粒的发射波长,因而二者均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绿色荧光,CSUNPs的荧光强度较CUNPs提高了 15倍;而BSUNPs在980 nm激光下荧光强度比BCUNPs提高11.4倍,BCUNPs与BSUNPs在350~365 nm、450~490 nm、635~660 nm 及 685~715 nm 处存在荧光峰,且最大峰值均在476 nm处。通过球差校正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证明核壳结构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的制备成功,以及确认Gd3+的掺杂与核壳结构的构建极大提高了上转换效率从而提高其发光强度。(2)构建基于荧光能量转移(FRET)的核壳上转换-氧化石墨烯-适配体恩诺沙星(ENR)传感器首先通过酸剥离与乙醚萃取法,使CSUNPs均匀分散在去离子水中,之后将ENR适配体修饰到CSUNPs表面(CSUNPs-aptamer)。引入氧化石墨烯(GO)作为荧光能量转移的受体。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证明了核壳上转换纳米颗粒功能化修饰的成功,以及确定CSUNPs-aptamer与GO发生荧光能量转移的最优条件。(3)核壳上转换-氧化石墨烯-适配体传感器(CSUNPs-GO-aptasensor)对恩诺沙星的检测不存在ENR的情况下,CSUNPs-aptamer由于适配体与GO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导致CSUNPs-aptamer结合到GO表面,发生荧光能量转移。在980 nm激光下,CSUNPs荧光转移到GO发生荧光淬灭。当检测体系中存在ENR,CSUNPs-aptamer与ENR发生特异性的识别,使得CSUNPs-GO-aptasensor发生荧光能量转移的条件不成立,因此在980nm激光下体系荧光恢复。通过该实验设计,实现了 CSUNPs-GO-aptasensor对ENR的检测,检测范围在0.976-62.5 ng/mL之间,检测极限为0.47ng/mL。将CSUNPs-GO-aptasensor应用于万古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检测,通过与对ENR检测结果的对比,发现所构建的CSUNPs-GO-aptasensor对ENR具有高度特异性,为CSUNPs-GO-aptasensor应用于复杂样本的检测打下基础。在奶粉样品中CSUNPs-GO-aptasensor对ENR检测线性范围是0.976-62.5 ng/mL,检测极限为1.59ng/mL。通过建立的标准曲线,检测了高、中、低不同浓度ENR加标奶粉样品,并使用商品化ELISA试剂盒进行了同等的检测试验进行对比。发现该传感器的回收率在92~105%之间,在低浓度组的测试中表现优于商品化ELISA试剂盒。综上,本实验所构建的CSUNPs-GO-aptasensor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其检测时间与ELISA检测试剂盒相比少了近2h,同时检测成本更低。(4)构建核壳结构上转换-适配体传感器(BSUNPs-aptasensor)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首先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性适配体对BSUNPs进行功能化修饰,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确认了表面功能化修饰的成功。之后将BSUNPs-aptamer与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孵育,通过低速离心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结合在其表面的探针一同沉淀出来。通过测试上清在980nm激光下荧光强度,可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与荧光信号强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SUNPs-aptasenso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线性范围为6.3×101~6.3×106 CFU/mL,BSUNPs-aptasenso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极限为60CFU/mL。透射与扫描电镜结果直观的显示了 BSUNPs-aptasensor可识别并结合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此外,将BSUNPs-aptasensor应用于粪肠球菌、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的检测,通过与同等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的对比,差异极显著,因此所构建的BSUNPs-aptasenso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特异性。在奶粉样本中BSUNPs-aptasenso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1×102~2.1×107CFU/mL 之间,检测极限为 146 CFU/mL。将 BSUNPs-aptasensor用于熟鸡肉样本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国标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中的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检测结果相比,本实验所构建的BSUNPs-aptasensor在检测范围内结果可信,且将检测时间从2~3 d缩短到0.58 h,在实验操作与成本上均有较大的缩减。本研究以发光稳定的上转换纳米颗粒作为荧光信号分子,通过构建核壳结构获得高上转换效率,利用高特异性、稳定性好且成本较低的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件,构建了两个不同检测原理的基于核壳结构上转换纳米颗粒-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用于恩诺沙星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一方面获得了高特异性与灵敏度的纳米生物传感器,拓宽了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兽医与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在成本与检测时间上,相对于商品化恩诺沙星ELISA试剂盒与国标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均有较大的缩减,有利于传感器的推广与应用;最后,本研究所构建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均为’即插即用’型生物传感器,通过更换识别元件,即不同的适配体,可实现对其他类型抗生素及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
其他文献
正常的炎症反应能保护组织和细胞免受致病菌和外来物质的侵害,而过度的炎症则会导致代谢紊乱和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常伴随着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因此组织和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用脂多糖(LPS)诱导急性应激,研究壳寡糖(COS)缓解小鼠肝脏和肠道急性损伤的作用和机制;并利用LPS构建的小鼠巨噬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来研究COS缓解LPS导致的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利用高脂日粮(H
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是一种著名的传统中药,用于肺部疾病的祛痰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感冒、喉咙痛、扁桃体炎和胸闷。桔梗皂苷D(platycodin D,PD)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剂、抗炎、抗氧化、成骨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学作用,是桔梗的主要活性成分及药材质量指标成分。PD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候选佐剂。然而,其佐剂作用确
奶牛乳房炎是牧场常见疾病,对奶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而奶牛的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稳态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学等方法,探究了不同乳腺健康状况下奶牛生理代谢和胃肠道微生物变化机制,并筛选了奶牛乳房炎相关的微生物指征物。首先以奶牛乳腺健康常用指征物牛奶体细胞数(SCC)出发,发现不同SCC奶牛瘤胃微生物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健康、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奶牛的生理状况和胃肠
氟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分布广泛,化学性质活泼,是维持机体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多的氟具有一定毒性作用。矿物饲料氟超标、工业氟污染以及自然高氟环境引起的畜禽氟中毒早有报道。蛋鸡饲喂周期较长,日粮氟水平略高,容易产生慢性氟中毒。然而,目前关于氟中毒的研究主要以大鼠和小鼠为动物模型,主要关注骨骼毒性、生殖毒性以及神经毒性。但关于蛋鸡氟中毒,尤其是慢性氟中毒的研究资料很少。因此本研究以37周龄海兰灰商品代
西红花,又称藏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是一味名贵中药。其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等功效,用于经闭、产后瘀血、抑郁、心悸、癫狂等治疗。番红花花瓣(C.sativus petal,CSP)是西红花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产量高,资源丰富。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CSP水提物具有免疫调节活性。本课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柱色谱方法,从中分离、纯化得到番红花花瓣多糖
针对肉雏鸡出壳及后处理所致禁食时间偏长的问题,国外开展了新型孵化管理系统和肉雏鸡早期开食相结合的研究,以提高肉鸡生产效率和效益。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表明,雏鸡出壳后24 h内开食,可使肉鸡获得最高的出栏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肉鸡早饲对卵黄吸收利用、肠道发育和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同时开展了盲肠微生物组学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以解析早饲对肉鸡的作用效果及其分子机制
猪圆环病毒(PCV)是猪圆环病毒病(PCVAD)的主要病原,是目前发现能在哺乳动物体内复制的最小DNA病毒,主要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已有的研究分析了 PCV2的吸附、入侵、基因组的复制和转录调控等过程,但其胞内运输和入核机制尚不明确,病毒能否成功将遗传物质(环状DNA)运输至细胞核周并最终入核决定它能否进行有效复制
本研究利用含硒平板培养基初筛、含硒液体培养基复筛的方式,筛选得到1株耐硒菌株SR14,经鉴定该菌株为益生菌副地衣芽孢杆菌,并对其还原亚硒酸钠的能力、发酵产物各组分含量和微观形态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本研究初步探究了益生菌SR14(BP)和富硒发酵产物(S-BP)对四种自由基的体外清除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H2O2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研究并比对了 BP和S-BP缓解细胞氧化应激
牛奶蛋白质含量是评价乳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我国生鲜奶和乳制品的关键定价标准。乳蛋白的合成受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影响,前者包括动物遗传、消化机制和代谢分配等,后者包括日粮和饲养管理等。奶牛乳蛋白合成是一个多器官共同协调完成的过程,其中瘤胃是奶牛最重要的消化器官,瘤胃微生物对饲料消化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可通过影响奶牛营养素的供应控制乳成分的合成。本研究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选择相同日粮但乳蛋白产量不同的奶牛群
精氨酸(Arg)是奶牛必需氨基酸(EAA)之一,也是功能性氨基酸,参与机体的众多生理功能。给奶牛直接补饲普通Arg会在瘤胃中降解,不仅成本昂贵,而且也易与其它氨基酸产生拮抗作用。N-氨甲酰谷氨酸(NCG)可促进内源性Arg生成,且在瘤胃中相对稳定,作为Arg的增强剂在单胃动物上已有不少研究。但是,关于NCG在奶牛上的应用效果未见系统报道,对其作用机制尚有诸多不明之处。因此,本研究通过在奶牛泌乳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