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22-3p负向调控NLRP3/Caspase-1/IL-1β轴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世界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根据CA期刊2018年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有约210万女性罹患乳腺癌,约有63万患者死亡,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10%~12%。肿瘤转移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且现有的治疗手段很难抑制这一进程。肿瘤的转移分为细胞自主性转移和非细胞自主性转移,但乳腺癌的转移属于何种尚未被认识清楚。因此,进一步阐明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是乳腺癌防治的焦点。炎症小体是细胞内多种蛋白组成的复合物,由结节样受体(NLR)、适配器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和蛋白酶Caspase-1组成,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识别内源性危险信号,引起炎症免疫反应,而炎症反应从根本上决定了乳腺癌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起始、进展和转移。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是炎症小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进展中是必需的。现有研究数据表明NLRP 3炎症小体多态性与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等不同恶性肿瘤有关,但目前NLRP 3炎症小体是否和乳腺癌的转移有关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通过本研究以明确NLRP3炎症小体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具体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首先我们在Oncomine数据库中检索不同乳腺癌数据集中的NLRP3 mRNA水平,并在TCGA数据库、乳腺癌组织样本和乳腺癌细胞系中明确了 NLRP3与侵袭性乳腺癌的关系。接着使用慢病毒转染建立了干扰和过表达NLRP3的MDA-MB-231和MCF-7稳转细胞株,通过划痕试验、Transwell浸润试验以及斑马鱼、裸鼠荷瘤模型等观察了 NLRP3对乳腺癌细胞体内和体外转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我们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ELISA等技术检测了 NLRP3对下游Caspase-1、IL-1β及EMT相关蛋白信号的影响。最后通过qPCR、Western blot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了靶向调控NLRP3的miR-22-3P。研究结果在Oncomine侵袭性乳腺癌数据集中NLRP3 mRNA水平相较于正常组织呈现高表达;在15例不同临床分期的乳腺癌病人手术标本以及侵袭性(转移性)乳腺癌组织芯BC081120e组织芯片中,通过对比发现浸润性导管癌中NLRP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NLRP3/Caspase-1/IL-1β mRNA及蛋白水平均高于其它乳腺癌细胞系,使用抑制剂MCC950处理或使用siRNA干扰NLRP3的表达则可抑制其体外和体内的转移能力,反之在低侵袭低迁移能力的MCF-7细胞中过表达NLRP3可促进其体外和体内的转移能力;我们进一步发现miR-22-3p,一种抑癌miRNA,在乳腺癌中低表达并直接靶向NLRP3,miR-22-3p 的表达量降低可上调NLRP3/caspase-1/IL-1β轴,促进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增加肿瘤转移能力,反之增加miR-22-3p的表达可显著减弱乳腺癌细胞体内外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能力;研究结论综上所述,得出结论:miR-22-3p负向调控NLRP3/Caspase-1/IL-1β轴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umbs,PVTT)是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序贯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
一 背景及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起源于髓系祖细胞的恶性肿瘤,40-60%患者合并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异常,发病的中位年龄超过65岁。约70%的AML患者在初始诱导化疗之后可获得完全缓解(CR),约30%的患者在两个疗程的诱导后仍未能达到CR;此外,在CR的患者中,还有过半最终复发,预后很差。CR之后,合适的缓解后治疗(PRT)对预防白血病复发至关重要。PRT通常包括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大剂
研究背景及目的: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癌症死亡相关的第二大原因。可能因患者的体检意识不足及医生对早期胃癌的发现能力有限,在我国大部分胃癌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中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低,因此对于阐述胃癌的增殖、侵袭及转移的机制尤为有意义。近些年研究发现HMGA1在许多肿瘤中表现为异常高表达,包括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但HMG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我们的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给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达成教学方法的优化,实现有效化教学的进行,就成为每一个教育研究者开展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小学数学作为实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能正确的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的重要性,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之中。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2020 年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乳腺癌首次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但值得庆幸的是,从1989年到2014年,乳腺癌的总体死亡率下降了 38%,这可能部分归因于乳腺癌筛查的持续开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乳腺影像学检查
研究背景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是蛋白质在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状态下形成的一类富含双酪氨酸的蛋白交联物。它们不仅是OS的后果,也是一类重要的致病介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AOPPs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内AOPPs蓄积。前期研究证实:AOPPs干预的老年大鼠骨量丢失、
目的:探索枯草芽孢杆菌上清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和药敏性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评估枯草芽孢杆菌上清在治疗骨髓炎中的作用,为预防和治疗骨感染提供思路。方法:收集枯草芽孢杆菌上清液(Bacillus subtilis cell-free supernatant,B.subtilis CFS)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培养,在体外实验中检测细菌生长曲线,生物膜形成量,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提取细菌RNA及细菌膜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流行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新诊断的CRC患者为180万人,因CRC死亡患者为88万人。尽管CRC已经在分子水平上被深入研究,但是参与其发病和发展的确切机制仍然是复杂、不完全清楚的。神经母细胞瘤鼠肉瘤同系物(Neuroblastoma ratsarcomahomolog,NRAS)是 RAS 超家族的典型成员,近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AD,SCAD)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CAD的病理基础,其主要的起始因素是内皮功能障碍。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包含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广泛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循环外泌体中内容物尤其是miRNAs的表
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取得革命性突破,但只有部分患者能从该治疗中获益,寻找能指导该治疗方案的分子生物标志物是科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临床科学问题。同时,随着免疫治疗的兴起,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价值日益凸显。利用大量样本的胃癌生物多组学数据和计算机算法,我们前期研究已发现肿瘤微环境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和治疗反应显著相关。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1)基于胃癌的肿瘤微环境特征识别胃癌患者的肿瘤微环境分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