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大制片厂制度逐渐解体,日本电影的运作模式面临着瓦解与重建,传统的电影导演出道方式也已不复存在。一批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青年导演或通过影视学校的专门训练,或以电视、广告、舞台导演等身份进入电影界。多样化的导演成长方式显露出了日本电影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尊重导演才华与个性的特征。从90年代的发轫期到如今的创作成熟期,这些青年导演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作者性”的电影作品,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大制片厂制度逐渐解体,日本电影的运作模式面临着瓦解与重建,传统的电影导演出道方式也已不复存在。一批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青年导演或通过影视学校的专门训练,或以电视、广告、舞台导演等身份进入电影界。多样化的导演成长方式显露出了日本电影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尊重导演才华与个性的特征。从90年代的发轫期到如今的创作成熟期,这些青年导演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作者性”的电影作品,并逐渐成为了日本影坛的中坚力量。是枝裕和导演作为这个导演群体中的一员,无论从主题还是叙事风格上都具备鲜明的“作者性”。他擅长将人文纪实的拍摄手法与虚构超现实的故事有机结合,来探索记忆、生死、责任、成长等母题。是枝裕和经历了时代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与衰退、政治局势的动荡等,他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个体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是枝裕和的从影经历和创作背景。是枝裕和的个人成长伴随着战后经济的腾飞和衰落,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战后信仰的缺失形成了明显的错位;同时,日本大制片厂制度全面解体,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被独立的电影制作模式所取代;开放的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了 90年代日本导演的创作方向,是枝裕和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开始在海内外电影界崭露头角。第二章总结了是枝裕和电影的三个基本特征。首先,父权的旁落、传统家庭的解体不可避免,血缘、伦理道德不再是维系家庭合睦的纽带,新的类似于家庭的共同体亟待创建;其次,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是枝裕和擅长将纪实的拍摄手法与虚构超现实的故事相结合;另外,是枝裕和在其电影中构建了大都市/小城镇的二元叙事空间,个体游离于两个空间之间,追寻着个体的归属感。第三章是是枝裕和电影的主题分析。是枝裕和的电影十分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笔者从“人际关系的疏离”、“自由与责任”、“个体的成长”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电影中的主题。第四章是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叙事风格分析。通过对其电影进行叙事情节、叙事时空方面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是枝裕和的电影中具有超越个体存在的东方生存哲学。“聚餐”情节淡化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削弱矛盾冲突,让人暂时处在和解的状态里;“绘画风格”的空镜头具有消解生存困境的作用,叙事空间的强化令观众沉浸在超验的自然空间中,忘记个体的渺小与虚无;轮回的时间观表达了时间的秩序性,它强调个体与时间的统一关系。在是枝裕和的东方生存哲学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外在的时空都达到了一种和解的状态。
其他文献
我国海外学术人才政策历经40余年变迁,从萌芽探索期,经过发展期、系统规范期,发展至创新深化期。采用倡议联盟框架这一代表性政策过程分析框架,对我国海外学术人才政策变迁过程进行深层解构和分析发现,国家的全球化逻辑和知识观,以及外显的海外人才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战略发展这一深层信仰的稳定,是我国海外学术人才政策变迁的核心动因,深刻影响着不同阶段的政策取向。另外,政策取向的学习,是我国海外学术人才
在图像时代,小说与影视“联姻”已为常态,亦涌现出一批身兼作家、编剧双重身份的获益者,严歌苓即是其中之一,1980年,尚在军旅中的严歌苓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次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片,这似乎预示严歌苓在创作始端,即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90年代,由其小说《少女小渔》及《天浴》改编的电影斩获美国、中国台湾等地不少重量级奖项,严歌苓因此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并于2002年获得美国好莱坞专业编剧
张黎导演专注历史题材电视剧领域创作。其作品处理历史转型期的家国大事,擅长运用多线索的结构方式,试图用更为广阔的视角观察并重现历史。张黎对革命历史题材的偏爱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造就了其作品独特的美学倾向。张黎的电视剧创作偏好,是从八十年代文学观中的启蒙思想直接继承来的,它来自一种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很明显的拥有宏大叙事的诉求。因而,本文也将以“宏大叙事”为切口,探讨张黎历史题材
铁氧化物纳米颗粒(NPs)具备位点丰富、反应活性高、相对廉价、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水处理中应用潜力巨大,可特异性吸附五价砷(As(Ⅴ))等阴离子污染物,但面临易团聚失活、难操作、难以重复利用、潜在环境风险等工程应用瓶颈。研制毫米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是推进NPs实用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已被证明可显著提高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及环境安全性。目前常见的聚合物基纳米铁氧化物存在NPs粒径分布宽、均一性不
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1897-1975)是二十世纪享誉美国文坛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小说《圣路易斯雷大桥》和戏剧《我们的小镇》、《九死一生》为他先后赢得了三次普利策奖,他的戏剧作品在西方剧坛别具一格,他描绘的西方家庭颇具代表性,展现了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幸福与悲伤。他执着于对时间和生死的探讨,执着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在戏剧技巧上,怀尔德打破传统戏剧的情节整一性,采用
人才政策能对人才资源进行分配。人才政策在分配人才资源时既要协调好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又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目前的人才政策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计划经济的遗留,较注重人才的身份和级别,而不是本身的能力,有时会忽视公平,导致人才没有安全感和获得感。在这种情形下,人才政策应该更多地体现公平价值。公平是人才政策必须具备的一种价值,能在分配范围、分配资源、分配程序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引导意
20世纪30年代,上海渔业衰落,鱼市不景气,渔业人士呼吁国民政府救济渔业。国民政府受统制思想影响,为救济渔业,推行了许多渔业建设措施。其中,为谋调解产销,平准鱼价,统制渔业并增加财政收入,国民政府决定筹建上海鱼市场。为切实发挥鱼市场的作用,上海鱼市场必须实行集中交易,将上海地区的水产交易集中到鱼市场内进行。由于上海水产交易原以鱼行为核心,且鱼市场与鱼行的角色重合,因此上海鱼市场推行集中交易,意味着
统编语文教材使用“内容主题”“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单元结构,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帮助。“双减”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要利用好语文教材,实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俱舍论》作为说一切有部中后期理论的集大成者,以四谛法门为轴展开,简明扼要的囊括了佛教教理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论中针对五位七十五法而开显出的法相分类体系,极具佛学概论性质,代表了此一时期佛学的完备形态。而有部所处的部派时期正是界于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之间,承前启后的地位也不容忽视。故由《俱舍论》进入,为深入经藏作接引,实为入学之门径;同时可借由此部论书管窥佛教发展史,即佛教由原始经部派而后转向大乘的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