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来自于不同地区的7个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群体进行了分子鉴定,对其ITS区域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并采用6个药剂对该线虫进行了的室内毒力测定。通过研究香蕉穿孔线虫在胡萝卜片上的离体培养,阐述了培养时间、接种量以及单头雌虫接种对其在胡萝卜片上繁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了香蕉穿孔线虫的胡萝卜片60天后进行分离,可以获得最大的繁殖量,每个胡萝卜片上接种量为25头时线虫的繁殖量最大,另外证明了香蕉穿孔线虫可能进行孤雌生殖。利用Ferris et al.(1993)通用引物对7个不同群体来源的香蕉穿孔线虫的ITS进行PCR扩增,得到长706bp的目的片段。对这些ITS片段序列进行克隆及测序,然后与已知的香蕉穿孔线虫ITS片段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同源率为99.09%。根据香蕉穿孔线虫rDNA-ITS区的序列特征,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RsF1/RsR1,特异扩增片段为271bp;用线虫通用引物D3A/D3B作内标,设计出一步双重PCR技术用于香蕉穿孔线虫种群的特异性分子检测,该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且耗时较短、操作简便,证实该研究是成功和可靠的。香蕉穿孔线虫是我国一类对外检疫线虫,由于其对世界各大香蕉产区的危害严重性和经济重要性,因此对该线虫进行药剂防治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6个药剂对香蕉穿孔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印楝素(EC)和阿维菌素(EC)是值得推荐的两种生物药剂。化学药剂丁硫克百威对香蕉穿孔线虫的防治效果不大,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所以不推荐使用。但是,室内毒力测定实验结果有待于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