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是目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其中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国内外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其对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是否有效尚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系统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性,为今后肝功能衰竭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Ovi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文献纳入标准包括:1)研究类型为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语言不限;2)研究对象为肝功能衰竭患者;3)试验组采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4)主要结局指标为病死率、总胆红素,次要结局指标为West-Haven分级、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血氨、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采用Cochrane手册5.1.0版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偏倚风险评估标准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质量评估,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纳入的队列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 5.2和Statas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包含1080例患者,其中9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内科治疗相比,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更能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RR=0.81,95%CI(0.69,0.94),p=0.008]、总胆红素[MD=-4.41,95%CI(-5.84,-2.98),p<0.00001]、West-Haven分级[RR=1.64,95%CI(1.15,2.32),p=0.006]、凝血酶原活动度[MD=6.04,95%CI(3.63,8.45),p<0.00001]。在血清肌酐、血氨、白蛋白和平均动脉压方面,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和常规内科治疗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内科治疗相比,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更能有效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总胆红素、West-Haven分级和凝血酶原活动度,但对血清肌酐、血氨、白蛋白和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无明显改善。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以上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