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肇事肇祸的报道不绝于耳。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发初期都未能正视自己的病情,且没有被其家人或亲属发现,未能及时送往专科医院诊断就医,往往会因一件小事作为触发点,一时冲动、一念之差,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人们纷纷“谈病色变”。精神卫生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体健康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公共卫生问题及社会问题。然而,由于社会发展节奏日益加快,精神病患病比例也随之不断攀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因受床位数量、医护人员数量、医疗设备配置等原因制约,有限的医疗资源使精神疾病治疗抓襟见肘。与此同时,在预防精神疾病问题上,而受媒体宣传、社会舆论等影响,以医学治疗传统模式为主的精神病专科医院更是无能为力。立足患者康复、公众安全等需求,各地区的精神康复工作开始备受关注。受先进地区的精神康复理念影响,精神康复的形式与载体日益增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病床”、以街道社区为载体的各种工疗站、康复中心、照料中心等应运而生,精神康复的日间照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精神疾病患者监管空白的尴尬场面。然而,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引导,康复会所的运作也遭遇了一定的困境,部分中心更是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因此,笔者将以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的日间精神康复中心为例,对该中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工作介入进行详尽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实务经验,整理归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工作服务需求,以优势视角、复元模式、康复训练等理论为框架,同时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提出合理化的精神康复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如针对个案为主的“五位一体”康复服务模式,如针对小组为主的互动服务模式以及针对社区工作为主的社区倡导模式,并以此证实了精神康复社工全程参与的重要性。通过对服务模式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其他相关类似机构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社工服务,使其更好地回归社区,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