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出现诸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平台经济等新事物。平台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越性,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的购物体验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以充分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购物在中国已成主流,直播带货已成为当前最火爆且极受欢迎的一种营销模式。随着抖音、快手等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不断出现诸如人工智能、区块链、平台经济等新事物。平台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越性,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的购物体验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以充分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购物在中国已成主流,直播带货已成为当前最火爆且极受欢迎的一种营销模式。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主播人气高涨、迅速吸粉,一批“网红”主播应运而生。2019年疫情出现后,直播带货更是展现出实体店销售难以想象的便利优势,得到爆发式发展。近年来,直播带货可谓是发展的如火如荼:传统的电商平台(如淘宝平台)开发专门的直播APP方便消费者观看购物;短视频娱乐平台(如抖音平台)也相继成为直播带货的重要“场地”,直播带货发展成为最普遍的营销模式。但随之而来的是相关问题与直播乱象逐渐显现:产品质量不过关、主播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售后服务形同虚设等等,这都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巨大损害。2020年发布的消费者维权报告中,虚假宣传行为成为直播带货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在法律规制过程中尚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主播的身份与虚假宣传行为性质难以准确界定、虚假宣传的认定标准尚未统一、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的监管仍然存在漏洞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消费者、其他经营者和司法机关来说都是值得深思的话题,尤其是随着直播带货的不断发展,消费者权益遭受严重损害的情形之下,如何加强法律规制和司法监管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部分,首先是对直播带货及直播带货虚假宣传进行一个理论概述,了解直播带货的营销模式及发展特性以准确把握直播带货的内容、总结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的类型以方便针对具体类型提出完善建议、归纳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的成因以根据具体原因提出治理之策;第二部分,对直播带货虚假宣传进行一个现状考察,通过总结归纳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的实践现状来分析直播带货虚假宣传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认定和监管两个方面。第三部分,针对认定和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展开论述,具体分析这两方面存在的法律规制障碍。在对直播带货虚假宣传认定上尚存在主播身份及虚假宣传行为性质难以界定、虚假宣传认定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在对直播带货虚假宣传监管上尚存在监管存在交叉,难防监管漏洞等问题。第四部分,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的直播带货虚假宣传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规制和监管的对策:首先在立法上完善相关法律,形成相互协调的综合治理模式;其次强调平台应发挥的作用,承担起平台应尽的责任;最后是促进相关主体协同监管,以对直播带货行为进行全面的综合监管。期望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其他竞争者的市场利益以及保持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
其他文献
多年来,车险发展态势良好,稳居产险业第一。与行业发展相随的是司法纠纷层出叠现。通过对车险裁判文书的考察不难发现,保险双方不仅对保险金赔偿有纠纷,亦多有“合理费用补偿”之争议,其中又以“合理施救费用”的补偿争议最为突出。施救费用补偿制度设计之根由在于对被保险人履行施救义务提供保障并予以鼓励,费用补偿制度不仅涉及被保险人本身利益之保护、亦有利于减轻保险人的给付责任,再通过保费厘定间接嘉惠于危险共同团体
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日渐丰富,享受精神利益的合同目的得到认可,但是违约使合同目的落空从而损害精神利益时,在根据以往有关民法理论对于《合同法》有关规定的司法解释和通常的司法实践中却缺乏对精神损害的违约之诉救济;为获得精神损害赔偿,非违约方只能选择放弃违约之诉,而诉诸侵权救济。《民法典》第996条改变了这种境况,但是有关具体制度的适用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解第996条必须知道为何其被规定在现在
税法的溯及既往所关注的问题,是当税法发生变动时,新税法对其变动前已发生的税收法律关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若有效力,则称新税法溯及既往地适用或生效。传统理论下,税法溯及既往采用有限许可的形式,即税法原则上不得溯及既往,同时存在例外情形。对税法溯及既往的有限许可存在合理性与必要性,其有助于发挥税法独有的功能,包括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有序发展等。然而在实践中,传统法理学“从旧兼从轻”的简单原则
个人金融信息系指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过程中所收集或产生的所有可以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原始信息以及加工信息。个人信息跨境流动则指个人金融信息跨越国(边)境或司法管辖区的存储,或向境外接收主体提供或传输,抑或是数据虽未出境但实际上被境外主体远程访问、使用或掌控。基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个人权益以及促进金融发展的需要,我国有必要对个人金融信息跨境流动实施规制。在金融全球化和信
《民法典》第1053条规定,结婚登记前,患有重大疾病的一方应当如实告知另一方自身重大疾病真实情况。如果一方当事人隐瞒个人患有重大疾病缔结婚姻,无过错方得知真实情况后,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同时,《民法典》第1054条第2款规定了婚姻因重大疾病撤销时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无过错方可以要求隐瞒重大疾病的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总之,《民法典》以上条款明确规定了隐瞒重大疾病导致婚姻被撤销的情况下
商标许可是商标财产权化的表现之一,商标权人可以通过商标许可合同的方式将自身商标许可于他人使用。商标被许可人通过在产品包装装潢上贴附或插入他人具有广泛知名商誉的商标来达到吸引和刺激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一方面商标许可为商标许可人带来利益,一方面也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质量监督义务。因此缺陷产品所引起的产品责任是否应当包括商标许可人,以及之后其责任分配如何确定的问题引起广泛思考。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层面,商标法较为
国际投资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推动资本的跨境流动,也催生了大量的跨国企业。随着金融危机频发、地域保护主义抬头以及近两年新冠疫情给全球造成的强烈冲击,许多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跨境破产案件数量激增。立法者和司法者越发重视跨境破产的相关法律问题,其中就包括直接影响跨境破产主辅破产程序识别和案件管辖权分配的核心问题——主要利益中心规则。在纯粹的属地主义和纯粹的普遍主义难以应对平行破产现象引发的管辖权争议后,主
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同时公民的言论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到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限制,劳动者也不例外。信息化时代,劳动者发表对领导以及公司的言论有了更大的平台,但由于对言论的发表并没有统一的监管措施,导致在某些情况下该言论会被用人单位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认定为不当言论从而予以解雇。通过分析劳动者因发表言论遭解雇的案件,可以发现司法实践中多次出现类案异判的情形,在此类判决中不同法院采取不同的审
2018年缺席审判程序被写入《刑事诉讼法》。至此,“缺席审判程序是否应该引入《刑事诉讼法》”这个在学术界引起热烈讨论的问题也以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而盖棺定论,这对我国对外追逃追赃、引渡犯罪分子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缺席审判程序入法并不代表与其相关的问题已经毫无争议,这仅仅是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在我国适用的第一步。缺席审判不同于对席审判,被追诉人缺席案件审理使得被追诉人相关的诉讼权利可能无法得到完全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权司法保障,进一步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近年来侵害公民合法财产权利的案件时有发生,造成了司法公信力的下降,刑事涉案财物的处置已经成为了司法体制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达到上述要求,有必要对问题最集中的涉案财物的审前处置程序进行检视,从公民财产权利保障的视角重新审视刑事涉案财物的处置工作。刑事涉案财物的审前处置分为程序性处置和实体性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