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中的元话语对比分析——《鲁豫有约》与《奥普拉脱口秀》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话语”是用于组织话语、表达作者对话语观点及涉及读者反应的一种方法,也被称为“关于话语的话语”。近年来对于元话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学者们的重视。实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书面形式的语篇当中,而将元话语与口语形式的语篇相结合的研究可谓凤毛麟角。电视访谈节目是最具其代表性的口语形式的语篇之一。  本文以海兰德的元话语理论为基础,以《鲁豫有约》与《奥普拉脱口秀》两档电视访谈节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元话语在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鲁豫有约》与《奥普拉脱口秀》两档电视访谈节目中,元话语的使用频繁出现,其中,互动式元话语的使用频率高于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频率;同时,两档节目中元话语的应用特点也存在差异,就《鲁豫有约》节目而言,互动式元话语与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频率相差较大,而在《奥普拉脱口秀》节目中,互动式元话语与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频率则相差较小。作者认为,两档节目中元话语应用的相同点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语用功能所引起,不同点则是因思维模式、文化规约、宗教背景、英汉语言特征等因素所导致。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元话语理论的研究内容,拓宽元话语的研究领域,也为访谈类节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其他文献
歌曲翻译在听众的接受和异域文化交流中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与大量外国歌曲在我国的广泛流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歌曲翻译至今尚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歌曲是文字和音
自朱德熙(1961)对汉语中的“的”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以来,“的3”(下文称为“的”)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司富珍2002,2004;Rubin2003;黄师哲2006;李艳慧2008;贺川生&蒋
美国当代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纠正》通过描述中产阶级兰伯特一家面临新教伦理与消费主义冲突所陷入的家庭危机,他们尝试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却一步步走向个体失衡、家庭
本文运用相关理论对汉语截省句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基于三个研究问题展开:(1)疑问残余在汉语截省句中是否存在不对称现象?(2)汉语截省句中关联语有何限制?(3)汉语截省句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