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在哪种语言中,名词化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英语也不例外。通过名词化,一个词可以具有不同的语法范畴,从而用于表达不同的概念。但通常情况下,名词化的使用并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本族语言使用者来说。为什么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名词化后词汇的意义?名词化的出现是任意的还是有理据的?许多学者对名词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名词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名词化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认知规律,即基于原型效应上的范畴化,非范畴化,再范畴化的过程。我们试图通过分析英语动词的名词化来探寻这种语言现象的语义理据,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动词名词化的意义推理机制,为英语学习者掌握这种语言现象提供一些帮助。本文试图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及非范畴化实现的途径揭示动词名词化的意义建构机制。非范畴化作为范畴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过程。实现非范畴化的隐喻和转喻反映了人类的基本认知规律,在语言的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共分五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并介绍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名词化的定义。然后对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做了一个文献综述,主要涉及叶斯柏森、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对名词化的研究。这一部分也涉及到国内用以上各个学派理论对名词化研究的现状、代表人物和代表成果,在分析比较他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些学者理论上的局限性,进而突出本人的研究视角。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本章详细介绍了非范畴化理论。指出非范畴化是基于原型效应,正是由于范畴成员之间地位的不等同性使得非范畴化成为一种可能。本章还进一步介绍了非范畴化的动因以及非范畴化实现的途径。有限的表达形式和无限的认知概念之间的矛盾,经济性原则以及人类的创造性促使了语言的非范畴化。实现非范畴化的手段——隐喻和转喻更是人类认识世界建构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用具体的概念来理解感知抽象的概念;侧画一个事件域的不同方面都是人类认知的需求。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动词名词化的出现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是基于人类的认知规律和经验的。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本章详细介绍了非范畴化理论在动词名词化过程中的应用。首先对动词的名词化进行分类。根据三种不同的标准:相关述谓的不同凸显成分,相关述谓不同的语义功能和内部组织不同的形态特征,我们依次对动词名词化进行了分类。基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我们只对根据相关述谓的不同凸显成分分类的几种动词名词化进行详细的认知分析。通过分析证明英语的动词名词化是一种非范畴的过程,是有理据的,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的结果。通过人类自身的身体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框架,来建构和理解动词名词化结构。最后得出结论:本研究对英语学习的实践意义,论文本身的不足以及对以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简而言之,动词的名词化过程是有理据的,反映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规律和方式。非范畴化是范畴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动词名词化的主要理论依据。用非范畴化理论来解释动词名词化现象的过程,用非范畴化理论实现的途径隐喻和转喻来解释名词化实现的过程,使得我们不再仅仅从语言本身来理解名词化这个语言现象,而把名词化看做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认知方式,充分考虑人类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方式在名词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把握名词化实现的理据性,意义建构和理解机制。有了对名词化更科学和全面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动词名词化过程中语义的变化,使得学生在学习名词化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可否认,本研究刚刚起步,阐述仍不尽完善,所有结论有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