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我国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三农”政策却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首先是政策目标局限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标式定位,其次是为达到这种政策目标而实施的政策手段也因为政府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而碎片化,互相之间充斥着种种不协调甚至互相矛盾的因素,第三从政策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支持“三农”发展的相关政策存在着诸多过程性不规范,集中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政策主体的“他化”现象,农民无以介入政策的决策过程从而也就无以为自己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政策评估的“电脑化”现象,“三农”政策评估被行政机构所独占,基于某种政绩目的演化为纯粹的电脑与网络行为;三是政策执行及其监督的“虚化”现象,由于“政府经济人”的行为特性,导致“三农”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部门的利益所同构。
鉴于“三农”政策的这种“失范”现象,我们应当采取的科学对策是在综合的体系下面重新建构“三农”政策体系。具体而言,这种重新建构的政策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把“三农”政策目标届定在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体制中一种平等的公民权益上,也即超越收入目标而升华为社会权益目标;其次是通过大部制改革来重新建构政府的涉农部门,在此基础上再归笼涉农财政资金的使用,使“三农”政策形成统一的规模合力;最后通过“三农”政策过程的完善,使农民这个政策主体重新归位,使政策评估在专业组织的协调下达成农民的社会权益目标,使政府执行“三农”政策具有较大程度的制度刚性,为变革我国农民在二元制度下的不平衡地位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的观点和理念,本文以中共中央推出的十二个“一号文件”为研究对象,以目前全面推广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为研究载体,通过六个章节来建构其基本框架:第一章是作为全文基础的“引言”,主要叙述了本文的建构基础,包括研究目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是“理论综述”,主要围绕本文的研究内容回顾综述了国内外农民政策的研究进展:第三章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发展的一个系统梳理,尤其是研究和归类了其发展成就及成功经验;第四章则从政策梳理及其实践归纳两个角度研究分析了我国现有的“三农”问题的政策规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二是这些政策和规定的具体实践及其效应;第五章是对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政策目标、政策体系和政策过程三个方面:第六章则是对策和建议,根据前述分析而提出一些继续发展和规范“三农”问题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政策科学为分析工具,立足于政策的有效性,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分析,确定以政策目标、政策体系、政策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政策选择的研究框架,提出我国政府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目标必须超越收入和能力这两种目标,进而达到更加具有制度效率的治本式的目标定位,也即资源集聚平台的目标定位;必须通过改革来整合政策资源,形成三农政策的体系化;必须完善政策过程,保证政策的科学化。并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政府政策选择的实践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