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现况,为临床优化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利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病案查询系统,对2014年2月1日-2014年11月31日期间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内科组住院治疗的697例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查询,建立数据库,包括一般情况、吸烟史、病因、诱因、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生化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药物使用情况等。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Ⅱ、Ⅲ、Ⅳ级,按照年龄分为<40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共6个年龄组。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按照以上分组标准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1)697例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占同期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7.05%,其中男性占65.3%(男性多于女性,P<0.05),平均年龄(61.48±13.38)岁,女性平均年龄(64.74±12.28)岁显著高于男性(59.74±14.09)岁,P<0.05;50~79岁之间患者占74.2%,入院时心功能以Ⅲ、Ⅳ级为多,共占87.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697例患者中,病因分布为冠心病340例(48.8%)、扩心病192例(27.5%)、心肌病83例(11.9%)、高心病38例(5.5%)、心肌致密化不全13例(1.9%)、肺心病11例(1.6%)、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8例(1.1%)、风心病3例(0.4%)、其他9例(1.3%),女性冠心病、肺心病所占比例高于男性,而男性扩心病所占比例高于女性;有明显诱因者占33.7%,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177例(75.3%)、劳累37例(15.7%)、停药5例(2.1%)、情绪激动4例(1.7%)、消化系统感染3例(1.3%)、其他9例(3.8%)。(3)697例患者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401例(57.5%)、吸烟304例(43.6%)、糖尿病296例(42.5%)、冠状动脉病变228例(32.7%)、高脂血症227例(32.6%)、高尿酸血症137例(19.7%);合并疾病主要有心律失常452例(64.8%)、低钠血症199例(28.6%)、肾功能不全141例(20.2%)、甲状腺疾病95例(13.7%)、脑梗塞75例(10.8%)、贫血73例(1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5例(9.3%)、血栓性疾病63例(9.0%),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中,以室性期前收缩(246例/35.3%)、心房颤动(150例/21.5%)、房性期前收缩(134例/19.2%)、室性心动过速(104例/14.9%)为主,多数患者合并2种或2种以上的心律失常。(4)697例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为利尿剂666例(95.6%)、螺内酯642例(92.1%)、β受体阻滞剂549例(78.8%)、洋地黄类536例(76.9%)、硝酸酯类509例(73.0%)、ACEI类408例(58.5%)、ARB类119例(17.1%)、米力农71例(10.2%)、左西孟旦26例(3.7%)、新活素18例(2.6%)、托伐普坦9例(1.3%)。ACEI类、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以心功能Ⅱ级者最多,随着心功能的恶化,使用逐渐减少;ARB类、螺内酯的使用以心功能Ⅲ级者为多,心功能Ⅳ级者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1)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患者总住院率为7.05%,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入院时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2)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主要以冠心病、扩心病、高心病等为主要病因,诱因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劳累、停药等。(3)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高脂血症等,常见合并疾病为心律失常、低钠血症、肾功能不全等。(4)慢性LVEF减低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利尿剂、螺内酯、洋地黄类、硝酸酯类的使用率较高,β受体阻滞剂、ACEI类、ARB类的使用情况和心衰治疗指南存在一定差距,新型药物的应用有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