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膜炎症转归的影响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鼻腔粘膜炎症转归中的影响,寻找鼻内镜术后有可能替代或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的辅助用药。方法选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共60例。术后将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罗红霉素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常规一般处理加用口服罗红霉素,150mg,1次/日,持续3个月;对照组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口服乙酰螺旋霉素(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00mg,3次/日,持续3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通过症状、生活质量评分及术腔粘膜转归的表面特征判定进行疗效评估;并分别收集术中及术后3个月鼻粘膜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分别检测IL-4含量,对以上两组资料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讨论。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86%,对照组治愈率为72.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腔清洁时间平均为(2.1±0.24)周,对照组术腔清洁时间平均为(2.4±0.21)周。1-4周内每周两组术腔完全清洁病例所占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二组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在12周以内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罗红霉素组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与对照组在6周以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症状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平均分别为(5.72±5.36)、(8.76±6.16),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SNOT-20鼻腔鼻窦结果测量20条表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分别为(11.06+7.73)、(16.13+7.63),两组间五大条目得分(5.37+2.92)、(7.12+3.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总分及五大条目评分皆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鼻粘膜组织中IL-4含量分别为(62.56±22.16ng/ml)、(89.01±27.43ng/ml),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罗红霉素抗炎作用显著,副作用小,可长期低剂量使用,可作为鼻内镜术后辅助用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纳米技术是二十世纪出现的最有前途的新兴技术之一。纳米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药、化工及其他工业领域。所谓纳米颗粒是指直径在1-100nm之间的粒子,也称
第一部分   目的:研究影响症状性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幕下脑代谢水平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自2009年6月到2010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后循环缺血患
土壤与植物营养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研究土壤、植物营养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制定课程教学方案,积极推进“中班授课、小班讨论”等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成人最常见非霍寄金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尽管WHO将DLBCL列为一种独立的病种,但由于其侵袭部位、病因、组织形态学和病理学等的不同,在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