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会计账簿查阅权是股东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基于会计账簿记载内容的秘密性,我国《公司法》规定会计账簿不属于股东绝对查阅权的行使范畴。依据股东所有人、两权分离、权利共益性理论要求,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其正当性基础。同时,权利应当止于滥用开始之处,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亦需平衡,故此有必要以“不正当目的”规则,制止股东滥用查阅权之行为。《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实施以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查阅会计账簿相关纠纷,在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账簿查阅权是股东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基于会计账簿记载内容的秘密性,我国《公司法》规定会计账簿不属于股东绝对查阅权的行使范畴。依据股东所有人、两权分离、权利共益性理论要求,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其正当性基础。同时,权利应当止于滥用开始之处,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亦需平衡,故此有必要以“不正当目的”规则,制止股东滥用查阅权之行为。《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实施以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查阅会计账簿相关纠纷,在案件数量上实现了突破性增长。通过随机抽样法,对其中150份裁判文书实证分析显示,股东与公司利益博弈的核心焦点集中于两方面。一是股东查阅会计账簿的范围认定问题,这其中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的关系问题是讨论重点。大部分法院持“肯定说”,支持利益关联股东查阅会计凭证,少部分法院则作出了相反判决。二是股东查阅会计账簿“不正当目的”认定问题,这其中涉及《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8条的“同业竞争”条款、“经济间谍(前科)”条款、兜底条款的适用争议。譬如“同业竞争”条款中的经营行为、实质竞争关系的判定标准,“经济间谍(前科)”条款中的通报信息、可能损害公司利益的证明标准,“兜底条款”的原则导向与参照准则等。会计账簿与会计凭证的关系分析,首先应当从会计学原理出发。会计凭证是一种特定样式编制的,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账簿的存在基础。从实践出发,现实中公司财务账簿造假屡见不鲜,独立的会计账簿很难实现查阅目标。从立法目的出发,股东查阅会计账簿制度设计,在于满足股东知情权、平衡股东与公司间信息不平等性之需要。故此,有必要对会计账簿予以扩张解释,将会计凭证纳入查阅权范围之内。针对“不正当目的”具体情形的认定,几点应当明确。首先,司法解释仅对“不正当目的”作出规定,但从体系解释角度理解,此处不正当目的本质是: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不正当目的”,从而对该词含义进行扩张解释。其次,对于“同业竞争”条款,应当综合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予以把握。在形式上,主营业务不等同于经营业务,经营行为不等同于投资行为。在实质上,“损害公司合法利益”属于本条的应有之意。再次,对“经济间谍(前科)”条款。认定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应当包含:损害利益或然性、损害利益合法性、行为结果因果性三个要件。最后,对兜底条款。目的正当性是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在商事领域的延伸,但该原则适用宽泛而笼统。因此,对于其他不正当目的的判断标准,应当以对象特定化、目的具体化、利益平衡化、正当目的当然化作为参照准则。可以说,“不正当目的”的认定实质上就是股东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平衡。司法实践对“不正当目的”进行衡量时,可以借助三种工具:权利禁止滥用原则作为衡量工具,检查人选任制度作为查阅工具,会计敏感指标作为防范工具。在现有规则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法院应当坚持防止权利滥用的基本立场,协调好股东和公司的利益不对等性,从而能对股东是否存在“不正当目的”进行准确认定。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交叉偶联反应一直被认为是从天然产物合成到药物分子发现等合成应用中的强大工具。2010年,Heck,Negishi和Suzuki因开发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中,羧酸衍生物作为亲电试剂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因为其环境友好且易于获得的羧酸衍生物可以替代常用的有机卤化物。再者,由于镍催化技术的最新发展,使其更易于进行氧化加成反应,因此化学家对在镍催化的转化
具有给付内容的生效法律文书,会因为法定事由的出现而被法院判定不予执行,不予执行赋强公证债权文书之诉就属于其中得一种情形。不予执行赋强公证债权文书之诉是指因债务人向人民法院申请不予执行已经申请执行的赋带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而产生的诉讼,旨在消灭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赋强公证债权文书的执行力。最高人民法院于2018年颁布了《关于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尽管在此之前,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有关公
目的:研究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后患者抑郁、焦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分析与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脑卒中后焦虑(post-stroke anxiety,PSA)、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
自2012年《刑事诉讼法》建立行刑衔接证据制度以来,已逾十载。在这十年的时间里,相关的司法解释相继出台,许多学者对该制度不断探讨研究,但是争议不断。实践中已经产生大量司法案例,给我们研究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问题提供了基础。在中国违法处罚体系采用“违法-犯罪”二元结构的背景下,证据衔接制度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司法实践适用混乱,依然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本文首先将从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的基础理
POE(Prediction-Observation-Explanation)教学策略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经历预测、观察、解释的过程,使其主动构建知识的策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法是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POE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发现
《民法典》第1245条规定饲养动物致害应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责任。但对于动物饲养人、管理人如何理解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理论界对此存在争论,实务中各法院之间亦存在不同观点。动物饲养人、管理人基于何种原因需对其所饲养或管理的动物致害承担责任,涉及到背后的理论基础。为形成统一认识,本人展开对影响责任主体认定的理论基础及认定标准的研究,对国内外法律规定及学说观点进行梳理、分析,主张应以危险责任理论为饲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循环免疫细胞的估计照射剂量(The estimated dose of radiation to circulating immune cells,EDRIC)模型对治疗期间淋巴细胞减少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临床生存的预测作用,为进一步评估食管癌患者预后及优
《民法典》在“合同的保全”一章中规定了债权人撤销权制度。撤销权是依照债权人单方意志而行使的权利,属于肯定性自由的范畴。该制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又是债权保障的重要机制。自《合同法》规定债权人撤销权制度以来,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已不少见,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的司法解释不断完善了债权人的撤销权制度,《民法典》关于债权人撤销权的条文也是对多年来的司法实践经验和
让与担保名为“让与”,实为“担保”,与典型担保物权相同,其核心内容都是对标的物变价的优先受偿权。让与担保在我国经历了从完全否认到逐渐承认的缓慢过程。我国《民法典》并未明确规定让与担保,但第388条第1款扩大了担保合同的范围,使得法典之外的让与担保重回大众视野。在此背景下,更应当厘清让与担保与抵押权之间的关系,明晰该制度在《民法典》视野下的体系定位。考究让与担保制度的发展轨迹,其在法典外的出现是为了
目的:神经突生长抑制因子 B 受体(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B receptor,NgBR),的编码基因NUS1突变最近在我国人群中被鉴定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新遗传因素。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退变及所致的纹状体DA释放显著下降。大量证据表明,错误折叠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