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ixi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人发生的两个条件即“一种纯粹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生活方式”。中国学人本身是20世纪中国的产物,它根源于中国现代学术独立意识的产生,并随着中国现代学术走向独立的艰苦历程而进化和发展着。而这些现代学者在这个过程中以“言志”和“缘情”方式所留下的诗篇,也就为《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学人之诗的第一重内涵可称之为“诗之新声”。学人之诗可略分为远、近二源。学人之诗的远源在于宋代的“才学诗”或“议论诗”,其近源则在于晚清民初的“不专宗盛唐”而以“宗宋”为主旨的同光体。同光体诗“喜用冷僻故实”和“寄托遥深”这两个特点,恰好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学人之诗莫立了基本范式。学人之诗的第二重内涵可称之为“学之别体”,即学人之诗是作为其学术之一有机整体而存在的。其表层结构即“诗中有学”。这是由于学人本身作为“读书人”或“大学者”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其深层结构则为“诗中有人”。对这些不同寻常的文字、意象与学理予以深入解读、梳理,不仅可以直接还原、勾沉出他们隐蔽在“冷僻故实”与“寄托遥深”背后的精神世界,而且更可由此而建构出一种以“学人之诗”为研究对象的微型中国现代思想史。学人之诗不仅从一个深层心理层面再现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生过程,同时也以一种十分曲折的方式构成了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布迪厄提出了“文学场”概念,文学场也就是文学生产体制,文学体制作为文学的生产机制,无处不在,渗透在文学与社会、创作与接受的全过程。在考察当代西藏文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西藏
意义失落与意义重构是近代以降中西文化冲突,导致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精神文化现象。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中,“五四”新文学在生成之初,就一直将意义重构作为自身发展的主
對宋代《詩經》闡釋著作中蘊含的文學思想的研究,是個有意義的課題,是宋代詩學研究中一個有待加強的研究方向。本文試圖通過搜集、分析、整理散見於宋代《詩經》學著作中有關文
新时期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处于现代性历史叙事急速展开的历史情境之中,它内在地决定了对于现代性的诉求,成为新时期以来城市小说的重要内容。本文将新时期以来的城市小说置于现
党中央明确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这是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实施人才强国和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山西省作为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之一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方面有其特有的多元性、复杂性。如何立足山西实际,将是近年来山西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研究与实践的一个基本命题。下文将浅谈一下自己的看
期刊
<正>近几年,随着变频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在选矿生产的一些设备、流程改造升级中,变频器得到广泛应用。变频器的合理选用不仅能节约电能,实现平滑启动,还可以有效提高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重视革新人才的培养,并为此建立起了一整套从培养到选拔到任用再到监督的较完善的人才机制,使北宋人才辈出。由于反对派极尽阻挠,对人才疏于监管,变法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