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表明,以保证单个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不能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当前,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建立健全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高度关注的内容和改革的重点。同时,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经济主体和金融体系内生性地存在顺周期性。顺周期行为能够从正、负反馈两种机制加剧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失衡,是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并触发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本文从讨论顺周期行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着重研究我国金融体系顺周期性行为和系统性风险特征,并在介绍各国在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我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制度框架的政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和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积极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首先,本章在借鉴Bernanke、Gertler和Gilchirst (2000)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金融加速器机制的顺周期效应模型和基于资产价格冲击的传染机制模型,分析了顺周期行为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的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小冲击,大波动”的特征以及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其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检验了中国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分布特征。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资本监管制度和贷款损失拨备制度不同程度存在顺周期性特征。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面,基于矩阵法的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体系的传染效应不大;但基于宏观压力测试的研究则证实,在名义GDP增长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将显著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再次,本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本轮危机爆发以来,主要国际金融组织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校正金融体系顺周期行为、加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防范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政策实践,并指出了对中国的启示。最后,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制度框架的基本设想。本文认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减少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实行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加强金融安全网的建设等是其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