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先是要解决好农业、农村与农民的问题。其中,要在农业领域科学准确的处理好分配的问题。人民公社时期的分配方式是在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提出和制定的,理清人民公社时期分配方式,对处理好当前分配领域的问题,是有一定价值的。本文分五个部分对这个问题来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介绍分配形式的地位及作用,1958年“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原有的评工记分的分配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伴随人民公社制度的确立,与其相应的分配方式也由此产生。
第二部分介绍人民公社时期工资制的具体分配形式及其依据,这一分配方式贯彻了所谓共产主义的平等精神,打破了单纯“按劳分配”的原则。工资制分配有三种具体形式:一是,基本工资加奖励。二是,与半供给相联系的半工资制分配形式,实行粮食供给或伙食供给制。三是,劳动补贴。
第三部分介绍了公共食堂的兴衰及本质。早在人民公社化初期,中共中央就视公共食堂为人民公社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而积极地提倡和鼓励。但是,公共食堂的实质是以平均分配取代了按劳分配,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第四部分介绍了家庭副业分配形式及其独特性。以自留地为核心的家庭副业,是人民公社时期所有权相对完整的一项分配制度安排。它不仅为改善社员生活、活跃城乡市场发挥了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还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第五部分对分配形式进行了评析。农村人民公社时期分配形式体现了当时的分配领域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但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分配形式所体现的分配制度在当时仍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问题在于违反按劳分配原则,平均主义严重。对农村社会稳定的意义,也是农村制度创新的一种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