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儿童最初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些生活规范都是在家庭当中形成的。一直以来,育儿的责任很大一部分落在了母亲的身上,大多数的女性也很乐于承担这一责任,人们也常把母亲视为育儿的主角,以至于忽略了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甚至无形中剥夺了父亲参与育儿的权利。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学者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都是聚焦于母亲身上,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身份有了很大的转变,掌握的社会资源也越来越多,从家庭走出来的女性数量越来越多,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这种研究背景的巨大变迭使得研究者不得不发掘新的研究角度,而且伴随着对于父亲参与育儿的独特作用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了父亲角色以及父职参与。大量研究结果也表明作为与母亲截然不同的父亲角色,在育儿方面有相当多的独到之处。本研究着眼于农村父亲的育儿观念以及育儿实际行为,将农村父亲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专门的研究,有助于扩大家庭教育的研究领域,深化对于“父职角色”的研究。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对于父亲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关于农村父亲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关于农村父亲的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创新。同时,研究农村父亲的育儿现状有助于帮助农村父亲更好的体验育儿过程,为“父职参与”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而且当前的农村父亲,很多处于经济重压之下,所受教育水平也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此项研究对于他们是一种独特的关怀,鼓励他们暂时从繁杂的劳动中走出来,体验育儿过程中的愉悦感受,感受育儿过程给他们带来的成就体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从而帮助农村父亲和他们的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让孩子体验到更多来自父亲的关爱,使得孩子在父爱的光辉下更好地发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了来自江苏省农村地区六个城市的父职参与的相关信息,对农村父亲的育儿观以及育儿参与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示,在目前的江苏省农村地区,大多数父亲都有着良好的父职参与愿望,所持有的育儿观也大多比较科学,但是大多数父亲的父职参与度是非常有限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状况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其中包括父亲自身的因素:父亲学历水平偏低;父亲工作状况的限制;父亲育儿的主动性不够;父亲所持育儿观不够科学;父亲对自身的角色身份认识不够以及亲子关系,与此同时还包括来自儿童的影响因素:儿童的性别状况、性格状况、儿童的数量,同时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态度做法以及目前社会支持的欠缺也是父职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一下建议:家庭成员要大力支持父职参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亲要摆正心态,客观对待孩子的状况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父亲的育儿信心;多管其下加大父职教育力度,给予父职参与更多的社会支持;将父职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