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虚湿盛证IBS-D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IBS-SSS评分及IBS-QOL评分,以初步评价温针灸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2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纳入的60例脾虚湿盛证IBS-D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治疗所取的穴位相同,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组选用温针灸法,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法,连续针灸6天为1疗程,共4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观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通过观察温针灸治疗脾虚湿盛证IBS-D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IBS-SSS评分及IBS-QOL评分,以初步评价温针灸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2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纳入的60例脾虚湿盛证IBS-D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治疗所取的穴位相同,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组选用温针灸法,对照组采取普通针刺法,连续针灸6天为1疗程,共4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IBS-SSS和IBS-QOL评分,以及心电图、血常规、大便常规+OB、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对各项疗效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大便溏泻、腹痛、劳累后发作或加重、神疲倦怠、纳呆单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而对受凉后发作或加重单项积分的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IBS-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治疗组对改善脾虚湿盛证IBS-D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各单项症状的临床效果均较对照组更好。治疗后两组IBS-SSS和IB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和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4结论温针灸能显著改善脾虚湿盛证IBS-D患者大便溏泻、腹痛、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神疲倦怠、纳呆的临床症状,疗效较普通针刺更优,且温针灸可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比率低频振荡振幅(f-ALFF)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颈性眩晕患者的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状态,理筋正骨手法治疗后即刻效果及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变化,探讨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招募22例颈性眩晕患者(治疗组)和21例年龄、病程、教育背景相匹配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治疗1次,对照组不予处理。治疗组治疗前后予以颈性眩晕症状与
目的:将临床杨骏教授治疗面瘫经验方七味面络通联合透刺法用于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并通过与透刺法联合甲钴胺的比较,验证七味面络通联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的有效性及优势,为面神经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简称“安徽省针灸医院”)康复二科以及安徽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的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做出评价,为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选择及依据。方法:入组病例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符合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68例(含剔除及脱落病例),分为观察组(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组)及对照组(美沙拉嗪组),每组34例,治疗8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1.目的:通过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评估量表(Barthel)、血浆5-HT含量的测定等方面改善是否优于采用单一西药治疗,为治疗PSD方面提供确实有效且能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疗法。2.方法:将确诊为PS
目的:观察仰卧位牵引联合椎间孔注射丹皮酚磺酸钠治疗C5/6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分析相关量表评价仰卧位牵引联合椎间孔注射丹皮酚磺酸钠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C5/6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仰卧位牵引联合颈椎间孔注
目的:本课题旨在观察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中药药浴对血瘀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的改善程度,以及治疗后的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情况,评估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联合药浴的疗效,从而探索一种内外结合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有效方式。方法:初步选取在我院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再筛选中医辨证为血瘀型的患者90例,以随机原则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加减桃红四物汤、中药药浴联合,对照组1单以加减桃红四物汤口服,对照组2每晚仅中
目的:本研究通过加味二至方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肝肾阴虚型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TRAb和IGF-1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Graves患者提供临床依据及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并整理符合研究要求的62例肝肾阴虚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治疗组31例。对照组方案为基础治疗+甲巯咪唑片治疗;治疗组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二至方。本研
目的:通过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骨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期间芜湖市中医医院骨科门、急诊收治的新鲜跟骨骨折病例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使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同时结合中医手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培土助运和中推拿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小儿推拿法进行对比,总结本优化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优势所在,为临床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推拿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为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以脾胃气虚型厌食为表现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推拿门诊的60例患儿,按照相关标准(诊断、
1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整理、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心功能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关联性,探讨健脾化湿通络法对其作用。应用临床体内实验探讨RA患者心功能参数、免疫炎症指标与细胞因子、microRNA-23a-3p/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icroRNA-23a-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