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筛选扬弃,逐渐地积累、沉淀和聚纳各兄弟民族的精神精髓,汇铸而成的一种全群共喻的复合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主要包括: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勤奋勇敢、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尊师敬长和诚实守信等七个方面。民族精神与每个人的精神表现休戚相关,与每个人性格关系密切,个人的性格又与教育相关。而大学生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文章还指出,武术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武术又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在高等院校中,通过学校体育中的武术课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实是,大多数教师把武术等同于一般体育项目的教学,长期以来,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等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了武德教育,造成学生对武德的认识不足,不了解习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其专业素质每况愈下,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且造成了不良后果。从长远意义上来讲,对中国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危害。 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相关专家、设置一个实验、发放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方法,对高校武术课到底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意志品质,普通高校武术课中又是怎样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良好性格,从而实现弘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进行了探讨。 结果显示,普通高校武术课在培养学生的勤奋勇敢、自强不息、尊敬师长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和诚实守信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良好的爱国热情。但在培养团结友爱方面效果并不显著,不及足球、篮球等集体球类项目显著,这也是我们从事高校武术老师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建议高校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活动时应时刻把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为重,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