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武术课和体操课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影响——以南昌大学体育系为例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d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文章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文明长河中经过无数次筛选扬弃,逐渐地积累、沉淀和聚纳各兄弟民族的精神精髓,汇铸而成的一种全群共喻的复合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主要包括: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勤奋勇敢、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尊师敬长和诚实守信等七个方面。民族精神与每个人的精神表现休戚相关,与每个人性格关系密切,个人的性格又与教育相关。而大学生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文章还指出,武术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武术又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在高等院校中,通过学校体育中的武术课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实是,大多数教师把武术等同于一般体育项目的教学,长期以来,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套路运动、搏斗运动等技术的教学,而忽视了武德教育,造成学生对武德的认识不足,不了解习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其专业素质每况愈下,从而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且造成了不良后果。从长远意义上来讲,对中国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危害。  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相关专家、设置一个实验、发放调查问卷、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方法,对高校武术课到底能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意志品质,普通高校武术课中又是怎样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良好性格,从而实现弘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进行了探讨。  结果显示,普通高校武术课在培养学生的勤奋勇敢、自强不息、尊敬师长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和诚实守信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可以引导学生良好的爱国热情。但在培养团结友爱方面效果并不显著,不及足球、篮球等集体球类项目显著,这也是我们从事高校武术老师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建议高校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活动时应时刻把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为重,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
其他文献
词汇是使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宏观角度来看,词汇教学并非仅仅涉及单个的词语,词汇的教学离不开它
通过海口市高校健美操课基本现状的调查,证实不论在对健美操课教学目标的认定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法和评估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同时又可喜的发现不少学校和教
我国篮球运动职业化改革已有多年,改革的过程中也是历经风雨。河南男篮加紧步伐紧跟形式,努力改革。但是,河南男篮的竞技水平却始终处于全国中下游,成绩始终上不去。探求其原
“互文性”是西方文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把文本与文本,文本与文化纳入到一个广阔的体系之中,开阔了文本分析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可以看出,“互文性”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文论层面,它为语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部分,词汇的教和学被大多数英语教师和学习者认为是英语教与学中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许多研究致力于发展学生记忆单词的技能,这种简单的记忆使得在大部
培育“人性善美、德才兼备”的生命个体是教学亘古不变的本真,教学是一项“善举”、是一项极富伦理意蕴的活动。然而,教学实践中,许多时候人们并不能以“善”的教学,行“育人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