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一种思维方式。”(Lakoff,1993:210)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隐喻无处不在。随着科学技术和多媒体工具的发展,非语言符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隐喻不只可以用语言这一种模态来表达,它也可以通过语言之外的其他模态来表达,如图片、音乐、体态等。以Charles Forceville(2009)为首的学者发展了概念隐喻理论,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理论。作为广告媒体的一种特殊类型,公益广告为公众利益服务。为了能够有效的传播其理念,公益广告也采用多种模态呈现的方式。而且,为了达到更好的劝说效果,公益广告通常采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因此在呈现中包含丰富的隐喻。平面公益广告中的隐喻由文字和图像两种模态共同构建,理解多模态隐喻离不开对这两种模态的分析。本文从多模态的视角出发,运用概念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理论,采用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对平面公益广告中五种不同种类的多模态隐喻(文字—图片互补式隐喻,单域图像呈现式隐喻,并置型隐喻,混合式隐喻,整合式隐喻)进行识解,详细分析影响我们识解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语境、百科知识和个人主观性、文化特征),然后基于分析建构一个识解多模态隐喻的模型,最后对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劝说功能进行探讨。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有二:(1)我们应该如何识解平面公益广告中不同种类的多模态隐喻?影响其识解的因素是什么?(2)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有哪些认知语用功能?它们是如何实现其功能的?本文主要有如下发现,(1)通过系统研究,本文再次证明了人类语言、思想与行为中都充满了隐喻思维;另外,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新奇的隐喻;(2)多模态隐喻的识解会受到不同的语境、不同个人经历和百科知识、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3)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运用能够获得更好的劝说效果。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本研究运用多模态隐喻理论分析平面公益广告中图片和文字模态相结合的隐喻现象,进一步论证了该理论在理解和分析多种模态相结合的新奇隐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平面公益广告,对平面公益广告理念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本文也可以为以后的类似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