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问答中的推理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庭问答中的推理是关于事实发现的推理,它为完成司法审判中的三段论构造提供材料和基础。欣迪卡的“探究的询问模型”是一种事实发现或者信息探寻的推理模式,该模型既分析了推理中的逻辑步骤,也分析了询问步骤,前者是关于逻辑推论的,后者是分析如何正确地提问的。欣迪卡利用认知逻辑、询问博弈等理论成果,研究不同类型的问答。本文将基于此模型构造和分析法庭问答中的推理。另外,法庭问答主要体现于询问证人的过程中,因此还将基于图尔敏的论证模式来分析诉诸证人证言的论证。对法庭问答中的推理展开评价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本文将引入层次论的思想对它进行评价,同时也重点探讨了询问中产生的数种谬误。基于这些主要工作,本文将依照如下章节展开: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问答逻辑的发展,并引出从形式推理和论证模型这两种进路研究法庭问答的思路。
  第2章以“苏格拉底的申辩”为切入点,讨论问题、问题的回答、问题的预设等基本概念,并分析非归约主义、强归约主义和弱归约主义等问答理论,重点分析弱归约主义的祈使-认知方法,这些理论为法庭问答的逻辑分析提供理论支持;接着也分析不同的论证理论,为法庭问答的论证分析奠定基础。
  第3章主要就“探究的询问模型”的构造进行讨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审判中一般证人询问的推理中。同时着重分析“探究的询问模型”的局限性,并对它加以修正。另外,还改造性利用了图尔敏、佩雷尔曼、沃尔顿等学者的论证理论,用来分析法庭证人询问中的论证。
  第4章则是从四个层面来展开对法庭问答推理的评价工作,它们包括逻辑层、询问层、程序层和策略层。接着,还对证人本身的属性展开评价,分析了由于证人态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法庭问答中的合作与非合作的对话类型。最后,法庭问答中常常出现一些同询问有关的谬误,研究询问谬误也是评价法庭问答中推理的重要方面。
  总之,本文既研究了法庭问答中的形式推理,也研究了法庭问答中的论证模型,它们为法律事实的发现提供新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哈贝马斯二十余年一直都在致力于对“交往”或“交往行为”进行研究。马克思的历史观作为马克思毕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在其诞生后就一直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批判。哈贝马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社会陷入了困境,他要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更新,希望用其交往行为理论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构建。  哈贝马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也经历了三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对待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也经历
学位
苏联解体后,以奥伊则尔曼为代表的一批老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抛弃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教条地固守马克思主义,而是深刻地、全面地反思马克思主义。他们摆脱了苏联意识形态的束缚,重新回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原著,认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思想,批判苏联传统马克思主义体系,坚决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化和教条化,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神圣化和妖魔化。他们主张用客观的立场、科学的态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真正准确
学位
“伦理”与“承认”是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概念。在当代黑格尔哲学复兴的语境下,黑格尔承认哲学的资源得到了新的开掘,引发了当代“为承认而斗争”的研究浪潮,但是这股浪潮遗失了黑格尔社会哲学的“伦理”维度。  “伦理”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客观精神”范畴,包含共同体内所使用的风俗与习惯,以及财产和权利体系,它是普遍自由与个体自由的统一,是一切个体实现其自由的机会。“承认”是一种社会伦理关系,是主体间性的一种实践形
学位
上个世纪初,默顿在总结科学共同体及科学家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概括出科学应该具备的精神气质,它包括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以及有组织的怀疑,这四种科学精神气质组成了科学规范的结构。但由于失范现象的存在,许多学者对科学规范提出了质疑,认为默顿的科学规范对于当今的科学已经无效,科学规范正在发生改变。  本文对默顿的科学规范进行了解读,综合考察了学者对默顿的质疑和批评,认为学者们对默顿的批评存在一个重要的
学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正确领导观的建设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领导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正确政绩观、人才观、事业观、工作观、权力观、群众观等诸多重大领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认识领导观对促进领导工作的重大意义,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领导观,不仅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而且也会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
法治权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理性和民主的必然结果。在当今世界,国家和社会管理法治化、民主化进程中,树立和维护法治权威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并且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法治权威是全球法治化的一个中心目标,它表征着一个国家的法治质量和法治水平。在这个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变革的历史时期,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对外面对的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而对内面对的是在社会转
学位
科学争论是一种持续的对抗性的针对涉及根本的科学问题的不一致的讨论,而这些科学问题是不能通过所涉及学科的标准方法而得以解决的。科学争论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场域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是得益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兴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既开创了科学争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促进了科学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它对争论问题的研究却又导致了严重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爱丁堡学派的利益模式,强
学位
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史背景、批判实质和逻辑进程,并以此为核心考察了自康德以来,以形而上学和宗教的关系之争为线索而展开的德国十九世纪宗教批判历程,其中包括对马克思之前的康德、施莱尔马赫、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理论的研究,以及马克思之后具有重大影响的尼采宗教批判的对比研究。此外,作为探索马克思思想诠释的学术化和中国化的多重可能,本文最后还试探性地将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中国宋代儒学批判佛学
学位
相对过剩人口问题的产生不是人口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而是人口规律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生产方式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特殊人口规律的集中表达。它不仅仅只具有人口-生物学的一般涵义,还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重意义;它不单描述资本主义社会被压迫阶层的经济生活的贫困,还涉及他们所处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劣势特征;它不仅仅是反映人们在分配领域所获物质生活条件
在胡塞尔现象学中,“动机引发”被看作是精神生活的基本法则。随着超越路还原思想的发展和二元论观念的消解,自然和精神的关系必须在一个新的意义得以理解:自然被理解为相对于精神而存在的,而精神则被理解为绝对的。在超越论现象学的意义上,精神生活是一切意识生活的总标题,动机引发就是在这一切意识生活中都起作用的基本规律。在作为精神生活之底层的事物感知领域,这种基本规律表现为:在动机引发的因为-所以和如果-那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