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对建筑工人的知识技能、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客观上需要将作为我国建筑工人主力军的5300余万农民工持续有序地转化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建筑业产业工人。而作为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手段,系统化培训无疑是实现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建筑业领域并未形成建筑业农民工系统化培训的观念意识和制度安排。尽管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问题,但因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缺乏顶层规划和系统建构,致使培训流于形式,培训效果欠佳,农民工经过培训后还是农民工,严重制约我国建筑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传统建筑业的现代发展。建筑业农民工培训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职业化培训,也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在更深层次上还涉及市民化培训,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因而需要借助更为科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为此,本文引入种子萌发理论来建构培训系统影响因素体系,揭示建筑业农民工系统化培训的内在规律,构建以萌发为核心运动特征的、具有动态性的动力系统整体结构,进而研究培训系统运行和应用,并借助扎根理论行为事件访谈、质性研究、结构方程、二元logistic模型、胜任力模型、柯氏评估法等分析方法,寻求合理系统建构和实践应用以调动相关利益主体积极推动建筑业农民工参与系统化培训。(1)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基于“建筑业农民工系统化培训实质上是职业化培训和市民化培训”这一论断就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全面梳理,以寻求必要的理论资源和创作空间。本文界定了建筑业农民工、建筑业产业工人、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系统化培训等核心概念,阐释种子萌发理论、扎根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胜任力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建构“种子萌发”理论视角下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理论框架。(2)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培训影响因素体系构建。基于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培训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涉及建筑业农民工、建筑企业、建筑行业、培训机构、政府及社会力量各层级、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引入扎根理论,综合采用文献梳理、实证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运用数据编码将资料进行分解、概念化并重新组合,借助QSR Nvivo10软件进行开放编码、轴心编码、选择编码分析,根据质性分析结果提炼建筑业农民工系统化培训影响因素,回答“系统为什么这么构建”的问题。(3)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培训系统构建。基于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培训的内在规律,在种子萌发视角下,构建以萌发为核心运动特征的具有动态性的动力系统整体结构,即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培训系统,涵盖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系统要素、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并在种子萌发视角下重新梳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问题,归纳总结并找出系统问题症结。回答“系统是什么”的问题。(4)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培训系统运行机理研究。提出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系统运行机理的理论模型并加以验证,借助SEM分析模型确定动力系统的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通过问卷调查充分收集数据,开展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系统运行机制和结构方程模型建构、变量的测量、信度和效度分析、模型假设检验、验证结果与分析等。回答“系统怎么运行”的问题。(5)提升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培训系统功能的对策研究。通过农民工内在模块、培训体系实施模块以及外部环境模块的建构,回答“如何提升系统功能”。其中,建筑业农民工内在模块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模型分析农民工参与系统化培训的影响因素,培训体系实施模块主要借助胜任力模型及柯氏评估理论支撑整个实施模块架构,外部环境模块则主要运用学习组织理论分别对政府、行业机构和建筑企业提出相应的意见。本文提出了“基于种子萌发理论的建筑业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培训系统”的命题,就建筑业农民工系统化培训因子体系进行质性研究,引入种子萌发理论建构了一套由“培训影响因素体系——培训系统建构——培训系统运行机理——培训系统要素功能提升”构成的动态的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系统,丰富了建筑业农民工系统化培训问题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本文也存在定量分析模型存在內生性或者遗漏变量、未充分考虑建筑业农民工系统化培训区域性差异以及SEM模型可直接量化观测变量较难提取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