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制研究作为建筑形态研究的基础,是建筑历史学科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祠堂数量惊人,而该地区现存的祠堂数量也当以千记。因此,广府祠堂形制研究,具有量化分析的可能和意义。本论文通过大量搜集关于广府祠堂的纪年信息,建立年代标尺,针对广府祠堂的格局、构架、尺度、构造与形式进行讨论,系统地整理出这些问题在时间轴线上的演变规律,尝试探讨背后的原因及设计意图,同时,为广府祠堂断代提供了多层面的参照。研究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的主题按章节展开。第一章界定了研究的地理、时间和研究范畴,阐明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与工具。并综述了目前关于广府祠堂的学术研究概况,梳理了近期研究中的关于广府祠堂形制演变的异同,初步得出形制演变的大致规律。第二章讨论了广府祠堂在历史上被频繁重修的现象,以探讨众多文字资料中“重修”的涵义,为第三章建立年代标尺作准备。本章还以从化凤院村云麓公祠为例,还原同治年间的一次祠堂重修事件,尝试探讨古人的古建筑修复观念。第三章详细讨论了建筑形制年代学方法在广府祠堂研究中的适用性及相关问题,并梳理出广府祠堂纪年信息的获取来源,由此选取了62个现存案例并建立年代标尺,以此作为本论文的研究基础。第四章通过9个文本案例的阅读,还原了明代广府祠堂格局的特征,进而与现存清代祠堂格局进行比较,尝试得出广府祠堂格局的演变规律,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本章还讨论了广府祠堂格局的一些描述方式。第五章梳理了广府祠堂构架的特征以及基本构成,通过对年代标尺中的案例构架进行分型,总结出建筑构架在时间轴线上的演变规律,建立各个时期的标准构架模型。其后又比较了以祠堂为代表的厅堂式构架与殿堂式构架的异同。第六章集中讨论了广府祠堂中的尺度问题,通过现存实例测量与历史资料的比对,对部分用尺进行了还原。其后又讨论了广府地区的用尺规律,及其对祠堂设计的影响。进而,对第五章中的标准构架模型进行赋值,得出对应的构架标准尺度模型。第七章分别针对广府祠堂中的梁架、檐部、屋面三个重要构造进行了讨论与分型,并观察各个分型在年代标尺中的分布,探讨构造做法在时间轴线上的演变规律。第八章把研究焦点进一步深入到构件形式上,讨论了构件形式随着材料转换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同样,通过观察各类型形式在年代标尺上的分布,探索形式在时间轴线上的演变规律。通过实地调研和测绘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地方史料的阅读,本论文展开了系统和深入的广府祠堂形制研究,多角度地展示了广府祠堂建筑形制在时间轴线上的演变轨迹,并尝试探讨演变过程背后的相关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