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靶子如果出现在之前线索化过的位置——即靶子出现在与线索相同的位置,相对于其出现在之前未线索化过的位置,被试的探测速度会加快;但是如果线索-靶子时间间隔(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超过300毫秒,被试的探测速度会变慢。这种位置重复抑制现象被称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是一种重要的生存适应机制。现在研究发现,这种抑制机制可以基于位置(location-based),也可以基于特征(feature-based)。对于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如其空间特征、时间进程、认知和神经机制等方面,都已经得到了大量而充分的研究。然而对于基于特征的研究比较少,而且出自各个实验室的结果并不统一。本研究试图从视觉搜索的复杂度(搜索面大小分8、6、4和2个位置),线索-靶子时间间隔(200、350、700、1500、2500和3500毫秒),线索存留与否(线索一直存留直到靶子消失vs.当靶子出现时线索立即消失)三个角度来系统探索基于特征的返回抑制,同时考察特征抑制和位置抑制的关系。研究发现:1)基于特征的返回抑制只发生在位置重复的情况下;2)时间上,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效应出现较早,一般在350~700毫秒,而基于特征的出现较晚,一般在700毫秒以后;3)基于位置和基于特征的返回抑制受到搜索复杂度的影响不同,搜索场景越复杂,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效应越大,而基于特征的不变;4)线索存留与否对两种抑制效应没有影响。本研究使用更长的线索-靶子时间间隔,在八个实验中观察到显著的特征抑制现象,从时间角度解决了前人一直争论的关于特征抑制有无的问题。而且无论线索存留与否,抑制效应一致,表明抑制能够维持一段时间,这与瞬时、工作记忆理论吻合。更重要的是,本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特征抑制基于位置,位置属性相对于非空间属性(如颜色)具有支配和优先地位;更进一步,抑制实际上基于客体(object),这与返回抑制的三因素模型(Lupiá(n)ez,2010)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