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是一个涉及自然、社会、人文的复杂事物。面对着技术作为直接生产力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影响,人们便对技术何以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促使技术成为哲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考察与反思的重要领域,这就导致了技术社会建构论的兴起。技术社会建构论强调社会因素全面渗透到技术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即技术是在不断地社会选择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技术发展应被理解为一个社会过程。但是,该理论也面临着许多争论,一些学者甚至丢掉“社会”二字,而只用“建构”一词,他们认为“行动者”中的自然物和人类是同样重要的,并且强调“技术是部分地社会建构的”。这就表明技术社会建构论存在着若干理论弱点,我们需要对技术何以形成与发展这一技术建构论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力求揭示技术建构的内在规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自然、社会、人文——技术的三维建构这一命题,并对各“行动者”在技术建构中的作用、特点、界定及其博弈过程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技术建构始终是在自然界、社会界、人文界中的各种因素的共同参与下起作用的。其中,自然界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客观物质基础具备一定的“不可塑因”,这使得技术只能在自然资源、自然规律、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被可能地塑造,超越了这个条件,其它一切人的、社会的因素对技术的选择都将是无能为力的。技术的自然建构使得技术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规律作为基础。可以说,技术是在不断地自然选择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技术建构也是一个自然过程。社会界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种因素使得技术的发展轨迹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并使技术具备社会性,多种社会因素对技术进行社会性的选用、实施及判决性的鉴定,从而决定其技术价值的实现度、社会认同度及社会采用度。可以说,技术是在不断地社会选择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技术建构应被理解为一个社会过程。而人文界所包括的诸如人的人体因素、人的思维因素、人的心理因素、人的文化因素及人本因素等使技术还要接受人文因素的选择并使技术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发展,无论技术如何被自然的、社会的因素影响和选择,但归根到底这种活动是人对技术的塑造,是由人的目的,由人发挥智力、知识、个性、能力、精神与文化素养等从而创造符合人性的技术手段的过程。可以说,在技术轨迹的复杂机制及其演变中,技术选择方法更多的是人的因素,这表明技术是在不断地人文选择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技术建构也是一个人文过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技术建构过程是自然、社会、人文三维因素共同建构的动态过程,只有把三者全部纳入到技术建构过程及其解释框架中,才有助于理解技术何以形成与发展的问题。其实,我们应把技术建构理解为一个各种因素通过竞争、选择、协商从而确定技术形态与内容的博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