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陈舜臣凭借处女作《枯草之根》登上日本文坛以来,创作了推理小说、自传小说、散文、历史小说、中日比较相关评论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初期创作了大量推理小说,且保持着较高水准。作为推理小说家,陈舜臣可谓取得了巨大成功。他获得了推理小说领域被称作“三冠”的江户川乱步奖、直木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等所有奖项。并且,当时只有陈舜臣一人包揽这三大奖项。长期以来,获得“三冠王”称号的也只有陈舜臣一人。直至1992年高桥克彦、1999年桐野夏生、2006年东野圭吾等人也获得这一称号,即便如此,目前也仅此四人而已。1971年,陈舜臣凭借《实录鸦片战争》获得第25届每日出版文化奖;1976年,又凭借《敦煌之旅》获得第3届大佛次郎奖。此后,趁势先后发表《残系之曲》《秘本三国志》《小说十八史略》《大江不流》《太平天国》等作品。可即便他成为历史小说大家后,仍对推理小说恋恋不舍。某种意义上而言,推理小说对于陈舜臣而言想必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吧。陈舜臣的推理小说几乎均以历史为背景,描绘生活于历史中人的喜怒哀乐。并且,其推理文学中的历史性、通透的人性理解受到高度评价。笔者在阅读陈舜臣推理小说的过程中,也切实感受到了作品中的历史性和人性理解。特别是作品中犯人犯罪动机的人性化、辛酸的人生经历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便产生了研究陈舜臣推理文学中犯人形象的念头。笔者将选取其处女作《枯草之根》(1961年10月、讲谈社)、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孔雀之路》(1969年2月、讲谈社)、被称作陈舜臣推理文学集大成者的作品《北京悠悠馆》(1971年2月、讲谈社),结合时代背景和作家经历,论述作品中的犯人形象。然后,在总结犯人形象相同点的基础上,明确陈舜臣推理文学的特征。与此同时,通过对犯人形象的研究,以期对陈舜臣推理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以下为本论文的构成和内容。序章部分将论述陈舜臣的研究动机和意义,简单介绍研究方法和新颖性。然后归纳国内外先行研究并进行说明。第一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简要说明日本“侦探小说”与“推理小说”的概念,以免引起混乱。第二节,介绍日本史上有关推理小说的争论,着重介绍艺术争论。第三节,介绍陈舜臣的生涯和作品。第二章分为三节,主要围绕《枯草之根》展开。首先,介绍《枯草之根》的诞生背景及相关评论、小说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先行研究及文本分析,具体分析犯人李东昌“遭受战争愚弄”的这一人物形象。接着,考察作家犯人形象创作的原因。第三章分为三节,主要围绕《孔雀之路》展开。首先,介绍《孔雀之路》的诞生背景及相关评论、小说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先行研究及文本分析,具体分析犯人立花久子“拥有强烈意志”的这一人物形象。接着,考察作家犯人形象创作的原因。第四章分为三节,主要围绕《北京悠悠馆》展开。首先,介绍《北京悠悠馆》的诞生背景及相关评论、小说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先行研究及文本分析,具体分析犯人芳兰“献身革命”的这一人物形象。接着,考察作家犯人形象创作的原因。终章共分为三节,主要围绕陈舜臣推理文学的特征展开。第一节为三部作品中犯人形象的相同点。第二节为形成以上特征的社会以及个人原因。第三节为本论文的总结内容及今后的课题研究。最后是参考文献、附录、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