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重复暴露对新生鼠海马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麻药神经毒性作用及机理一直是麻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临床前研究表明,全麻药可对发育期大脑产生神经毒性作用。婴幼儿正处于大脑快速发育期和突触发生关键期,其神经系统功能发育极易受环境干预。全麻药由于可干扰中枢系统突触传递功能,因此幼年全麻药暴露是否会对发育脑产生长期且不可逆的影响,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论题。自2009年以来,有多项临床研究发现,2-4岁之前接受过多次麻醉的儿童在日后更容易发生认知行为障碍,而单次麻醉药暴露可能对神经发育无明显影响,由此2016年美国FDA发布麻醉药安全警示:3岁以下婴幼儿或妊娠晚期的孕妇,在接受手术或医疗操作期间重复或长时间使用全麻药或镇静药,可能影响幼儿的脑发育。既往关于麻醉药神经毒性的基础研究,往往采用单次长时间用药模式,神经元凋亡被认为是神经毒性的主要机制之一。然而,关于麻醉药重复多次暴露对发育脑的影响及其可能毒性机制的实验室研究却并不充分,因此亟需开展模拟临床的动物研究,深入探索麻醉药重复暴露的神经毒性机制。七氟烷是儿科麻醉中最常使用的麻醉药物,本论文将从分子、细胞、动物行为学等多个水平研究七氟烷短时单次或多次(重复)暴露对新生鼠海马脑区突触可塑性功能及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胞内分子机制。  基础研究部分:七氟烷短时单次与重复暴露对新生鼠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接受七氟烷短时单次暴露或重复暴露对成年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或突触可塑性功能的改变,以及内质网应激(ERS)是否参与了七氟烷对发育脑功能的影响,最终揭示七氟烷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具体研究:①短时(2h)七氟烷暴露是否对新生鼠造成呼吸抑制,继而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影响实验结果;②七氟烷短时单次(2h×1次)或重复(2h×3次)暴露对幼鼠成年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③七氟烷短时单次(2h×1次)或重复(2h×3次)暴露对大鼠海马区突触可塑性功能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④七氟烷短时单次(2h×1次)或重复(2h×3次)暴露对海马区神经元内质网功能的影响,即七氟烷暴露是否触发海马区出现ERS继而产生神经毒性作用;⑤细胞水平进一步验证七氟烷暴露损伤海马突触可塑性的胞内分子机制。  方法:出生第7天(PD7)大鼠,给予3%七氟烷单次暴露2h,或分别于PD7、PD10、PD13予3%七氟烷暴露2h,对照组仅予50%O2。暴露结束后待幼鼠完全苏醒后部分幼年鼠取海马组织,检测如下指标:①TUNNEL法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情况;②Western Blot检测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如:GluR1、PSD95)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水平的变化;③Western Blot测定ERS通路相关蛋白(如:GRP78、PERK和eIF-2α)表达水平的改变。剩余大鼠待成年后检测如下指标:④通过水迷宫和T迷宫的方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改变;⑤通过场电位电生理方法测定海马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然后,在细胞水平,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经七氟烷暴露4h,通过Western Blot测定ERS通路蛋白和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的改变。最后,结合ERS抑制剂(TUDCA)实验,观察动物及细胞水平抑制ERS是否可抵消七氟烷暴露对大鼠行为学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短时重复七氟烷暴露,可以损害幼鼠成年后的学习记忆能力,触发海马神经元的ERS,抑制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GluR1,PSD95等)的表达,并抑制海马的LTP,但是不会诱导神经元的凋亡。ERS的抑制剂(TUDCA)可抵消七氟烷重复暴露触发的ERS、突触可塑性功能降低和成年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受损。短时单次七氟烷暴露对大鼠海马区ERS、突触可塑性功能及成年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均无显著影响。细胞实验证实,七氟烷可触发神经元产生ERS,继而抑制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GluR1,PSD95等)表达,TUDCA可以显著逆转上述影响。  结论:七氟烷重复暴露通过激活ERS通路,损伤新生鼠海马脑区的突触可塑性,影响大鼠成年后的学习记忆功能。  临床研究部分:七氟烷短时单次暴露对新生儿神经退行性变标志物S100β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科全麻是否会影响新生儿脐血中反映神经退行性变的标志物—S100β的表达,评估单次短时间的七氟烷暴露对新生儿发育脑的可能影响。  方法:开展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纳入接受全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产妇,全麻维持采用七氟烷持续吸入。待胎儿娩出后,抽取新生儿脐动脉和脐静脉血,借助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脐血中S100β的水平,同时测定脐血血气以及评估Apgar评分等。  结果:与硬膜外麻醉组相比,全麻组新生儿脐动脉血/静脉血中S100β比值降低(P<0.05),而脐血血气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  结论:七氟烷短时间的宫内暴露似乎不会增加新生儿S100β的表达。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若基坑支护有质量问题产生,则会导致基坑边坡有塌方、位移等其问题出现,不仅对工程自身安全造成危害,而却还会破坏到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城市基础设施,因此所造成的后果和损失不可忽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目的在于为行业内人员提供参考性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深基坑支护问题;处理措施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建设,高层建筑的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就越加凸显其重要
期刊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研究证实:PVR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胶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公路工程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施工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主要病害问题的软土路基,在处理技术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与发展。本文主要对公路软基处理的中水泥搅拌桩技术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技术;施工工艺;准备工作  一、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施工准备  桩身、桩间土
期刊
第一部分: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的定量测量:可重复性研究 目的:利用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对神经纤维束条目数这个定量参数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探讨该指标运用于临床的可靠性。
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以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脂类代谢异常疾病,属于Ⅱα型高脂蛋白血症。其主要表现为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导致胆固醇在血管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大
学位
摘 要:与一般的公路工程先比,市政工程沥青路面工程有所不同,其施工及运营过程中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所运用的都是沥青路面,所以沥青路面的施工对城市化建设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市政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具体施工控制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到沥青路面的施工。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交通量、渠化交通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期刊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idin)与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铁代谢指标及矿物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探讨铁调素在CKD肾性贫血中的作用和机制,以
摘 要:作为市场经济主要产业结构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新经济环境下也加快了建设步伐,使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了极大的突破。泵送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的施工技术,在广泛应用中更加突显其性能优势。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泵送混凝土施工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选择  1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  水泥: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减
期刊
[研究背景]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其短期内使用主要用于缓解各种疼痛、退热及围手术期的镇痛;长期服用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