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是以人才规格类型多样化、质量标准多层面、办学形式多元化为特征的,高等学校专业建设就需要从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和分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重点解决好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在人才培养规格、培养途径、教学过程、社会服务等方面构建不同质量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坚持分类分层次专业建设指导原则,就是要鼓励各类学校根据自身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给高等院校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促使各类学校逐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普及和深化,教育技术学科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如雨后春笋般迅猛生长和壮大起来。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适应多元化质量标准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和满足教育信息化对多种类型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教育技术学专业21世纪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和专家意见咨询法,通过对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截止2005年9月221所教育技术学专业点的现状、学校类型、区域特色和办学机构的特点,并通过对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调研,提出了专业分类发展的专业方向和适应分类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从生态学视野出发,构建了高校专业发展生态模型。全文主要研究和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发展生态模型研究专业是教育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总是与社会、学校和个体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不断地从无序状态进入有序状态,保证专业能够不断地通过学校和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调整专业规模、类型和结构,从而提高专业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社会的认可程度,保持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对此,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社会适应性为核心,构建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专业建设需要考虑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模型。
2.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现状与社会适应性研究专业是社会分工和社会需求的产物,为了很好地设置不同类型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明确本专业的社会定位,必须要了解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适应性,了解社会岗位结构和现实需求,从而对显性需求、隐性需求,显性适应、隐性适应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本文采用访谈调查的方法,调查了解本专业毕业生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电教馆或信息技术中心、广播电视系统和新闻出版业、教育软件公司等岗位的现实需求,以期为不同类型学校分类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3.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方向的研究从中观层面上,教育技术学科的不同培养方向反映出不同类型学校的目标定位、学科定位和人才定位,那么到现在为止,到底有哪些培养方向是本学科的主流发展方向,每一个方向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什么?这是引导实施分类发展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根据教育部关于各理工科专业规范的研究精神,采用专家意见咨询的方法,尝试提出专业发展方向的界定与描述。
4.不同培养方向的课程体系建构从微观层面上,专业分类发展的基本思想是要确定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国家统一要求的主干课程;职业课程一对应于不同培养方向的行业课程;特色课程-学校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采用通过对现有不同类型学校教学计划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意见咨询的方法,形成建设性意见和方案。
5.专业学科点发展趋势预测分析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在一种双向需求的关系中保持协调发展,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又对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提出了量的需求,同时也提出了规格和结构方面的规定。专业点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就是要立足于这样一个发展背景,应用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教育技术学科点的总体分布情况做数据拟合、回归分析,并就如何通过内涵发展提升专业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总之,教育技术学专业在社会需求和社会适应的相互转化中,不断地调整培养方向、课程体系,使之更加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的要求,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