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公租房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的住房问题,而且还将由于政策、收入等因素造成的实际上被排除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范围外的住房困难家庭,即住房“夹心层”,纳入到了保障范围。本文的目的在于分析研究重庆市公租房对廉租房保障对象、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以及住房“夹心层”的实际覆盖程度,为公租房的发展改进提供借鉴,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全面覆盖。本文的第一章阐述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对关于国内外保障房建设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国内住房保障政策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第三章首先对重庆市公租房建设概况进行了介绍;其次通过建立“夹心层”分析模型对公租房政策实行前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实际保障对象以及“夹心层”的类型、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夹心层”分为供给结构型夹心层、收入结构型夹心层、政策结构型夹心层的观点,并得出了住房困难家庭获得住房保障的情况;最后运用定量方法分析了公租房政策施行以后重庆公租房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以及住房“夹心层”的实际覆盖程度,得出了公租房政策很好的覆盖到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以及大部分住房“夹心层”,实现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无缝连接,但是“夹心层”中的收入相对较高的供给结构夹心层还没有被覆盖到。第四章对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公共住房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借鉴。第五章在结合前面章节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公租房的发展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的结论是重庆市公租房现行政策很好的覆盖到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保障对象以及绝大部分住房“夹心层”,但尚需进一步解决供给结构型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实现公租房与商品房间的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