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得詩歌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j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斯得(1201——?),本名斯信,后更名斯得,字不妄,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是南宋末年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其现存着述有《耻堂存稿》八卷,其中诗歌共177首。高斯得一生都处在晚宋社会矛盾中,他的诗歌深刻真实地反映了南宋覆亡前夕的政治腐败、战火纷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况,《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其诗“足称诗史”。
  本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文本研究,共分四章:
  第一章先从整体上考察高斯得的家世、生平及交游情况,然后探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首先对高斯得的着述情况进行爬梳概述,其次对《耻堂存稿》的版本进行介绍,并将聚珍本和四库本进行比较,说明本文选用聚珍本的原因。
  第三章主要分析高斯得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悯时忧国、抨击奸臣;哀民多艰、反映现实;寄赠送别、兄弟情深及自身形象的书写四个方面。
  第四章探讨高斯得诗歌的艺术特色,从诗歌用典、以文为诗、浣花之遗三个方面来阐述。
  结语部分从总结全文的角度,将高斯得诗歌与同时期的士大夫诗歌比较,概述高斯得诗歌的地位和价值,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第二部分是对高斯得诗歌的注释。本文以武英殿聚珍本《耻堂存稿》为底本,对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地名、人名、官职名、典故史实等进行注释,并将其作为文学研究的辅助,以促进对高斯得及其诗歌成就的理解与认识。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场先锋文学的浪潮,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就的作家,而余华就位列其间。自此以后,余华每篇作品问世,皆成为文坛热议的对象。可以说,余华是当下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先锋时期,余华在《虚伪的作品》中提出了“真实”的观念,这为阐释余华先锋时期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它也为理解整个先锋作家群的思想提供了重要切入口。而后,当先锋思潮开始退潮,“真实”却依旧是余华重要的关切点,只不过这时,余华
学位
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消费随着经济蓬勃趋势迅速发展,泛娱乐产业在融通共生、联结创新的基础上,将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IP”实现价值开发联动和资源优化培育并重。网络文学IP在影视改编领域频现佳作,广受好评,为创作——改编——生产的全产业链形成过程持续供给勃勃活力。本文以阿耐创作的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所产生的一系列“热”现象为蓝本,从三个角度对小说向电视剧的成功转场进行考察,试图剖析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从分
凡一平作为广西文学与影视两栖的壮族作家,当前学界以研究他的中长篇小说为主,研究点大都集中在小说人物、精神内核、创作特色三大方面,而关于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是近年新起的研究点,虽有不少论文成果,但相对零散,仍少有人结合文学与影视层面进行系统、整体的研究。本文的论旨由此生发。在审美娱乐化、大众化、市场化的多元文学背景下,大众对文学的认知方式已然发生改变,小说的影视改编化日渐成为人们接触、认知文学作品的重
学位
《我的幼年》自一九二九年由上海光华书局发行初版本到一九九二年《郭沫若全集》问世,文本在六十余年里经过多次修改,出现了不少的版本变迁。作为郭沫若第一部自传性散文,《我的幼年》不仅记录了郭沫若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变革。在版本变迁中,时代因素和郭沫若自我身份定位的变化对文本修改的影响皆得以体现。本文将《我的幼年》重要版本进行分类研究,为研究郭沫若《我的幼年》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分
阮籍诗文尤其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作品的主旨“遥深”,历代学者试图探究其作品真实意图的研究不在少数。阮籍作品中用典这一现象学界关注较少,缺乏系统整理研究。因此本文将分三个章节对阮籍作品用典进行阐述。绪论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阮籍作品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所涉典故的入选标准,为下文的分析论述打好基础。第一章主要研究阮籍作品中的事典,将阮籍作品中
学位
朱骏声为《说文》四大家之一,他在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方面有着重要贡献。最能体现他成就的着作是其代表作《说文通训定声》。该书由三部分构成:“说文”、“通训”、“定声”,本文重点关注“定声”部分,卽朱骏声的上古音研究情况。对上古音进行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其蕴含的古韵思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重点描写朱骏声的古韵归部及古今语音对应关系。朱氏分古韵为十八部,若把入声计算在内,则为二十八
以广西河池市龙岸镇的三支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从共时描写和接触演变的角度分析龙岸客家话的语法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描写龙岸客家话参考语法,总结龙岸客家话语法特点,分析龙岸客家话语法接触演变现象。文章共八章。第一章综述广西客家语法的相关研究成果,简介龙岸镇语言概况、龙岸客家音系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龙岸客家话的词缀,并从构词法和构形法两方面分析龙岸客家的重叠式。第
学位
朱长文(1040-1098),字伯原,号乐圃先生,江苏苏州人。为人清正和善,文学艺术造诣高。《乐圃余稿》是朱长文的文集,其中载有朱长文的部分诗歌、文章作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文学价值。现中外学界对《乐圃余稿》的研究甚少,所以本文将对其做系统性的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上编文学研究部分和下编文本注释部分。上编文学研究部分。通过对朱长文家世、生平、著述概括梳理,以考察其人。对《乐圃余稿》从文集版本、内
学位
灵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钦州市中部,旧州镇位于灵山县境西部,距县城61公里,是全县说客家话人数最多的乡镇。旧州客家话与灵山土白话长期接触,导致旧州客家话有着与其他地区的客家话不同的突出特点。本文以灵山旧州客家话为研究对象,对灵山旧州客家话语音进行了系统的描写,并与梅县客家话和公馆客家话语音进行对比,归纳出旧州客家话的语音特点,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旧州客家话语音的接触性变异。本文共有七个部分。第一
学位
楊冠卿,字夢錫,江陵人(今屬湖北),一生未宦,遊蕩江湖,依附友朋做幕僚。著有《客亭類稿》十四卷,《客亭樂府》一卷,存詩共223首,詞36首。其創作數量雖不甚多,然而藝術特色方面既繼承中興詩、詞名家風格,又与後來的江湖文人群體创作特点有相通之处,體現出文學流派演之間的過渡意義。並且楊冠卿與當時的著名文人如張孝祥、辛棄疾、姜夔等人皆有唱和,因此對楊冠卿其人及其詩詞展開研究也就顯示出一定的文學價值。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