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绿道建设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交通通勤等方面作用明显。中国绿道理论研究落后于国外,但近十年间发展迅速,部分大城市的示范作用使得全国范围内开始大规模的绿道规划建设活动。绿道的资源评估显示了绿道的各类资源是否被合理应用,是否发挥其应有的效用。绿道的空间结构布局决定了绿道的服务范围是否合理以及能否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因此,绿道的资源和空间结构适宜性是城市绿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示标准。福州市作为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山水资源条件优越,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全国众多绿道城市之中具有代表性。本文选择福州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福州市的城市绿道资源及空间结构适宜性。本文对福州建成的132条绿道,根据城市特征以及具体标准要求进行评价研究,将之作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城市绿道的一个缩影,探索城市绿道的特点以及规律,寻找普适评价标准。展示福州市城市绿道的资源特点以及空间布局,判定绿道适宜性,根据评价的结果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绿道相关研究进行整理,结合资料收集、现状调查以及数据分析,选择出能够代表福州市特色的24个评价指标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修正层次分析法权重的方式,获得指标层的综合权重,再对资源评价的结果进行耦合,计算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以此来评价福州市城市绿道的生态、人文、环境以及交通资源。使用ArcGIS软件作为辅助手段,从空间布局、可达性和服务范围三点来评价绿道空间结构适宜性。 结果表明:1.在福州市城市绿道资源评估的四类评价指标中,生态环境指标对绿道资源适宜性有着显著的影响,人文类指标对于绿道资源适宜性的影响是四者中最低的,说明生态环境应当作为城市绿道规划选线的首要参照指标。2.耦合结果显示福州市绿道的耦合度很高但耦合协调度不高,说明系统之间虽然协调良好但并不稳定,有待改进。3.通过ArcGIS软件平台,绘制GIS缓冲区以及对绿道各节点制作OVD图分析福州市城市绿道的空间结构布局。福州市城市绿道空间结构上,绿道节点驿站位置以及数量设置基本合理,其服务范围密集程度与居住密集度呈正相关。4.绿道的100m和500m缓冲区图显示福州市的绿道覆盖范围较为合理,基本包含了周边大部分居民点。福州市的城市绿道在空间结构适宜性上表现良好,得分属于良好级别,选线基本合理,应当加以改善。5.根据福州市绿道的评估结果指出的薄弱之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绿道系统发展策略:完善法律法规、发挥绿道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市民参与度、增加社会关注。并通过增加节点驿站数量,合理化公园绿道服务范围,扩大受众类型等方式,营造出政策扶持,公众监督,全民参与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