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镍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解水性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ly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析氧反应是电解水制氢的核心反应,但由于其复杂的四电子转移过程,严重地影响了电解水的发展进程。因此,加速高效催化剂的研发进程,从而提高析氧反应效率就显得极为迫切。在电解水催化电极材料中,以Pt为代表的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较高,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储量稀少,在电解质中易中毒失活的缺点,使得其无法得到规模化应用,即使是在电解水和燃料电池领域。综上,开发出兼具高性能、低成本且稳定性良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目前工作的重点。我们先通过水热法制得在泡沫镍基底上竖直生长的Ni(OH)2薄片,再经水热法将Ni(OH)2前驱体作硫化处理,从而得到具有丰富褶皱片状的Ni3S2纳米材料。在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时,我们发现经过25 h动态自优化的催化剂比起使催化剂和前驱体的电化学活性更加优异(电流密度为20 m A·cm-2时的对应过电位为241 m V),且拥有最低的Tafel斜率(40 m V·dec-1)。由此可见,动态自优化过程提升了催化剂在OER进程中的整体性能。通过对动态优化过程的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催化剂表面富氧,不再是单独的Ni3S2组成,而是表面富含一层氧化镍结构。Ni3S2独特的富褶皱结构以及自优化后的Ni O和Ni3S2通过的协同作用对OER的性能都有促进作用。为测试材料的稳定性能,我们采用分步电压法对其进行了长达60 h的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曲线无明显衰减,这意味着我们的材料的稳定性能十分良好。于此同时,我们也探究了添加原料的作用,主要探究其对于催化剂形貌以及晶相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地震相分析是石油勘探过程中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作为地质环境的推断依据。传统方法是通过地震数据参数之间的关系作为判别手段,包括振幅、极性、反射丰度、层速度等,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处理方法自身的原因造成精度下降。叠前地震信号包含的信息更为丰富,论文选用叠前数据结合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方法对地震相分析进行研究。叠前地震信号信息量大,数据维度高,直接用来聚类分析计算量太大,结果不够精确。本文使用神经
随着人们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逐渐扩大,页岩油气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地震AVO反演作为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的关键工具,可以有效地从地震响应数据中提取出岩石物性参数。传统的AVO反演方法假设地下油气储层为各向同性,通过反演的储层弹性参数判定储层类型。但是页岩油气储层通常表现显著的各向异性(垂直各向同性或VTI)性质,而各向异性的强弱可以很好的预测页岩储层、流体饱和度,因此采用相应的各向异性反演方法,可以获得
在地震勘探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地层的弹性参数对地下油气水储层进行区分,然而,随着探测精度要求提高,仅仅依靠地层弹性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其振幅和相位受介质吸收衰减影响,不同地层的Q值也不尽相同,利用不同地层衰减值差异,与地层弹性参数相结合,可有效的区分储层和流体。为此,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有效准确的估算出地下地层的Q值。基于这样一种需求,本文在阐述地震衰减理论基
近年来,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探索一种新能源来替代化石燃料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氢燃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环保得特性,已显示出替代化石能源的潜力。电化学水分解产生氢气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析氢反应(HER)是工业电解水中一个重要的半反应。目前,用于电催化析氢反应的最佳固体催化剂是贵金属铂(Pt)。但是,Pt在地球上储量低,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商
通过地震反演常常可以获得地层岩性信息、孔隙流体信息以及储层物性信息等等,从而开展储层的预测。近年来勘探储层越来越趋向于薄层预测,因此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非线性反演方法越来越重要。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作为一种非线性的概率反演方法,既避免了贝叶斯理论中复杂的边际积分问题,又可以得到比贝叶斯反演更为准确的后验概率分布以及最优解。本文首先进行了贝叶斯反演,在层状斑块饱和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粘
石墨烯材料的不断发展激发了人们对于新型二维(2D)无机层状材料的极大兴趣,例如磷烯、过渡金属碳和/或氮化物(MXenes)和渡金属二卤化物(TMDs)等,以弥补现有材料的缺陷或提供在其他材料中找不到的优异性能。当这些块状无机层状材料通过化学蚀刻、Li+/K+插层或超声处理等手段转换为零维(0D)材料形式(即二维量子点(以下简称2D-QDs),横向尺寸范围1-100nm,报道的多为<10nm)时,量
地震波动方程数值模拟作为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研究方法,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广泛的研究成果。随着传统简单构造的油气勘探开发区域逐渐被找到,油气勘探需要向着更加精细更加复杂更深层次区域推进,因此需要更高精度更高分辨率的模拟方法。有限差分法由于其数学原理简洁直观、算法成熟,在地震波动方程数值模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避免传统方法为保证模拟低速区域的计算精度而全局采用细网格造成的高速区过采样,同时为了节约计
为对海底丰富的石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海底油气管道的流动性保障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海洋管线在输送油气的过程中,由于低温环境会在管道内析出蜡结晶、形成水合物等堵塞管道,管道保温对于海洋油气输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海底管道保温技术存在成本高、不环保、结构复杂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将相变微胶囊填充于保温层的新型复合材料保温结构,通过相变过程实现对能量的储存与释放,从而达到管道保温层根据管道内温度进
六方氮化硼纳米片(BNNS)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宽带隙、强抗氧化性和抗化学腐蚀性等优异性能,尤其是它的高导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使其成为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最理想的导热填料之一。然而,氮化硼纳米片作为一种具有超高长径比的二维纳米片层材料,在制备复合材料时,片层材料更易于沿着平面方向堆积,使得复合材料产生很强的各向异性传热,即热传导主要沿着平面方向进行,纵向方向热传输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通过
碳量子点是一种由碳核和表面基团构成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其表面基团可以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增强荧光检测能力。现有方法制备的碳量子点往往需进一步功能化,从而赋予其目标金属离子的识别基团,导致检测流程复杂化。杂原子掺杂作为一种简单改性方法,可以引入丰富的特定基团以及调整带隙,赋予其优异的光学和化学性能。结合制备与杂原子引入过程,开发出一步策略来制备富含特定官能团的碳量子点作为高效荧光探针,一直是研究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