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土壤调理剂大量涌现投入到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修复中,部分调理剂对减少重金属的吸收和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一定的效果,但目前关于调理剂对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影响方面关注较少。农业生产的大田环境影响因素相对更为复杂,对调理剂效果的稳定性也是一大考验。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大田试验来评价调理剂的综合效果对实际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被重金属镉污染的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六种调理剂SH、SHS、A、B、C、D对早、晚季稻米镉、土壤可提取态镉、水稻产量、土壤质量(土壤p H、有机质、速效养分等)及稻米品质(直链淀粉、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的影响,综合评价调理剂的作用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六种土壤调理剂均不会造成早、晚稻减产,其中A、B、C、D四种调理剂处理均有利于早、晚稻产量的提高,早稻产量与晚稻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3.6%-8.5%、2.3%-2.9%。(2)施用六种调理剂均可降低早、晚稻土壤可提取态镉与稻米中镉含量,且各处理在早稻季的降镉效果要明显好于晚稻季。SH处理下早稻稻米中镉含量为0.196mg/kg,低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12,Cd<0.2mg/kg)。(3)早、晚季施用六种调理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 H值,改善土壤酸化,与对照相比,施用A、B、C、D调理剂均未对土壤速效养分、有机质产生明显影响,且均有利于提高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土壤调理剂C可以显著提高晚稻土壤微生物的活性,SHS、D、A三种调理剂则会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4)各调理剂处理下早、晚稻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A、B、C、D四种调理剂可以提高早、晚稻稻米蛋白质含量,其中早稻稻米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增幅分别为7.4%、7.4%、10.8%、6.9%。(5)施用调理剂可以增加稻米矿物质元素钙、镁、铜、锌、铁、锰在水稻中的积累。其中C调理剂对提高早稻稻米钙、铜、锌元素含量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提高45.7%、28.7%、36.0%;B对提高早稻稻米镁、铁、锰元素含量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提高42.8%、52.9%、30.9%,且也对提高晚稻稻米铁元素效果最好,较对照提高33.3%;A对提高晚稻钙、镁、锌、锰元素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提高20.3%、36.3%、10.3%、11.3%;D调理剂对提高晚稻稻米铜元素含量效果最好,较对照提高11.4%。(6)对各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可提取态镉含量与土壤p H值、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稻米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施用调理剂可通过提高土壤p H和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降低镉的活性;稻米中矿物质元素钙、镁、铜、锌、铁、锰含量均与稻米镉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稻米中矿物质元素有利于抑制镉向稻米中转移。综合各调理剂对稻米镉含量、土壤质量、稻米品质的影响来看,调理剂C相对其它几种调理剂来说综合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