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单中心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以及多种胃肠外疾病密切相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减少溃疡复发,预防胃癌的发生,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等癌前病变。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0-60%,同时又是胃癌高发国家,提高HP根除率在我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日益严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渐下降,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病例频发,目前标准PPI三联疗法根除率已低于80%。许多新的治疗方案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包括提高PPI剂量,延长治疗时间等,然而根除率提高的同时也带了更多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菌群失调、艰难梭菌感染或结肠炎等。近年来,菌群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而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有效性亦多有报道。体外试验研究显示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抑制或杀灭幽门螺杆菌。然而不同的商业化益生菌制剂之间存在组分、剂量、生物活性的巨大差异,一种益生菌制剂有效并不能认为所有的益生菌制剂均有效。因此,有必要对单个益生菌制剂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进行评价。不同国家幽门螺杆菌菌株耐药情况不同,受饮食、环境等影响,宿主肠道菌群构成也有很大差别,这必然影响益生菌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是全球应用最广的益生菌制剂,尽管国内外许多研究报道了其作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辅助用药的作用,但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PPI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尚存争议,治疗过程中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亦鲜有报道。研究目的:观察标准三联疗法联合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散)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能够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肠道菌群对幽门螺杆菌治疗效果的预测作用。研究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共纳入117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随机分为3组:标准PPI三联组(RAC),雷贝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克拉霉素(0.5g,bid),疗程10天(d1~d10);布拉氏酵母菌四联组(SRAC),布拉氏酵母菌散(500mg,bid)+雷贝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克拉霉素(0.5g,bid),其中三联疗法疗程10天(d1~d10),布拉氏酵母菌散疗程14天(d1~d14);铋剂四联组(BRAC),雷贝拉唑(20mg,bid)+枸橼酸铋钾(22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克拉霉素(0.5g,bid),疗程10天(d1~d10)。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对患者进行随访,详细记录患者上腹胀、嗳气、上腹痛、纳差、上腹不适等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服药情况,不良反应等信息。通过比较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评估相关症状改善情况。根除治疗第44天要求受试者返院行13C-呼气试验检查,结果阴性者为根除成功。治疗前(第0天),治疗结束时(第14天),治疗结束后第44天利用FloraPrep样品采集管采集受试者大便标本,并提取细菌DNA,应用高效保真酶对细菌16S rDNA V4区进行PCR扩增,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分析不同抗幽门螺杆菌方案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7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9例。41例受试者按试验要求留取粪便样本。1.三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比结果。ITT分析:标准PPI三联治疗组(RAC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79.48%,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治疗组(SRAC组)根除率为74.36%,铋剂四联组(BRAC组)根除率为94.87%,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P分析:RAC组、SRAC组、BRAC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4.36 vs.97.36 vs.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三组之间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结果。对比RAC,SRAC,BRAC三组根除治疗前上腹胀(8.79±3.98 vs.6.71±2.49 vs.8.64±4.13)、嗳气(8.40±3.95 vs.9.60±4.20 vs.11.50±4.12)、上腹痛(5.57±2.38 vs.4.72± 1.35 vs.6.36±2.16)及上腹不适(2.75±1.39 vs.3.00±1.79 vs.2.50±0.71)评分,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三组在上腹胀、嗳气、上腹痛及上腹不适症状评分对比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AC组治疗无效例数为7人,有效8人,显效24人,总体有效率为82.05%;SRAC组治疗无效例数为11人,有效9人,显效19人,总体有效率为71.79%;BRAC组治疗无效例数为10人,有效11人,显效18人,总体有效率为74.36%。三组患者在总体症状改善情况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545)。3.三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结果。统计三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味觉异常、头晕、腹痛、头痛、皮疹等。SRAC组、BRAC组、RAC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3.08%vs.41.03%vs.35.90%,p<0.05)三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BRAC组腹泻发生率15.38%明显高于SRAC组5.13%,但并不明显高于RAC组15.15%。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未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4.三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对比分析。16S rDNA测序分析发现三组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有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治疗后44天有恢复治疗前趋势。治疗后铋剂四联治疗组大肠埃希菌属丰度明显提高,布拉氏酵母菌四联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明显提升。治疗成功亚组与治疗失败亚组肠道菌群丰度变化明显不同。治疗失败亚组治疗前萨特氏菌属丰度明显高于治疗成功亚组。结论:1.布拉氏酵母菌不能提高标准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也不能替代铋剂用于临床根除治疗。但能减轻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2.布拉氏酵母菌四联疗法、标准三联疗法、铋剂四联疗法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稍有下降,但1月后大部分样本有恢复至治疗前水平趋势。各组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或许与治疗过程中机会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属及拟杆菌属变化有关。4.根除成功亚组及根除失败亚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趋势明显不同,微枝形杆菌属过度生长或许是布拉式酵母辅助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萨特氏菌属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预测指标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效的判断。
其他文献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经济、网络生活、网络学习等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诸多像“双11”“520”等网红节日,无形中也将会成为这一代孩子们的童年记忆。如何消除老师们对待网络、流行节日的焦虑与纠结呢?我觉得,首先需要老师有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其次要学会理性看待,挖掘这些节日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价值,赋能本园课程建设,将幼儿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小公民。
期刊
与氢燃料电池相比,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由于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低污染以及易于存储和运输而受到了更多关注。因此,对于DAFCs商业化而言,期望合成具有良好组织结构和低价格的高活性Pd基纳米催化剂。优异的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相对于本体同类物的电子性能,可在抑制CO中间物种的形成和加速甲醇氧化反应(MOR)和乙醇氧化反应(EOR)过程的动力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关于基于Pd的开发的主要挑
学位
百部科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草药,有着上千年的应用历史。当代科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百部生物碱。复杂特殊的结构赋予百部生物碱独特的生理活性,其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等方面有显著功效。其中,Irie小组于1979年报道分离的百部叶碱(stemofoline)是结构最为复杂的百部生物碱之一,具有复杂的笼状五环结构、1,2-烯二醚结构、七个连续的手性中心,以此为代表先后分离出20余个百部叶类生物碱。以百
学位
绿色化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化工生产引起的环境污染或能源过渡消耗等问题。因此,开发高效的绿色合成方法对新兴纳米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质提取液的生物法研究了钙钛矿型LaCoO3的绿色合成,并探讨了其合成机理与催化应用。首先,本研究采用生物法成功地制备了纯相的LaCoO3(bio-LaCoO3),生物法与普通化学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在:(ⅰ)当植物质提取液处于最佳的浓度时,生
学位
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文章以育人效果为导向,从德技培养的角度对职业教育教学有效性内涵进行分析,对有效教学的实施、评价原则及标准要求进行系统阐述。研究表明教学有效性评价应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展开。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师德师风、意识与技能等方面;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学对学生产生增值量的评价,结合教学过程记录评价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手性磺酰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中,在合成化学中可作为手性配体、催化剂和手性辅助剂等。当前手性磺酰胺的合成方法通常存在反应效率低、官能团兼容性差、反应普适性低等缺点,因此,发展新型、高效的手性磺酰胺合成方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围绕手性磺酰胺的高效催化合成展开研究,发展了新型铱中心手性卡宾配合物催化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和可见光/廉价金属催化的不对称自由基烷基化反应,实现了手性磺酰胺的
学位
表界面催化反应体系中,对表面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之间反应作用机理的理解至关重要,尤其涉及到表面活性物种指认、活性位点形貌结构表征等关键科学问题。相比于确定分子结构的分子催化剂,固体催化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即不同的位点的反应活性具有明显差异,对于局域位点构效关系的深入理解需要借助分子光谱(原位)表征,尤其是高空间分辨光谱表征。但目前光谱技术往往受限于自身灵敏度不高、空间分辨受限于衍射极限等影响,难以实
学位
随着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及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的变革,大学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区域经济创新的核心主体,学术商业化也逐渐成为大学的第三使命。以研究成果技术转移为载体的学术商业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利益相关主体共同作用的过程。尽管已有文献对技术转移过程主要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研究,一些国家/地区的学者将基于美国实践提炼出来的三螺旋模式用来分析当地的运作情况或指导当地的大学技术转移活动,但是鲜有研究检视该理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每年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6.6例,其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生存期仅在12到17个月之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胶质母细胞恶性程度高,呈现出明显的浸润性生长,即便是最大安全范围手术切除也无法将肿瘤完全切除。在我科的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在T2/FLAIR像增强区域与影像学正常区域的交界区域中存在浸润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而且其生物学性状与
学位
发现新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不断试错,凭借运气、化学直觉优化探索过程,发现新材料;第二、借助理论模拟加速寻找目标材料;第三、通过大量研究积累总结构效关系,并结合高通量试验发现新材料。传统的合成策略存在一定局限性:高成本、效率低,很多时候缺乏指引。晶体工程在很多新材料发现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由于结晶动力的复杂性、影响因素的隐蔽性及合成变量的高维性,晶体工程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随着数据科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