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画像的不可移动文物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留存下来众多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而文物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因此党和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已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文物工作中,以馆藏文物为主的一批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工程已基本成熟,然而在不可移动文物领域,却未能实现一个有效的数字化展示平台。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生产、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越来越稠密。针对以上问题,拟开发一款基于用户画像的不可移动文物个性化推荐系统,该系统不但能有效缓解我国部分不可移动文物未能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用户查找信息的时间,帮助用户挖掘新的兴趣爱好。基于用户画像的不可移动文物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全面分析用户画像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设计不可移动文物用户画像的构建方法。在采集并处理有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用户属性信息和行为数据的结构与特点,设计不可移动文物用户画像的标签体系,生成不可移动文物用户画像模型。2、针对基于内容推荐算法存在项目特征提取困难、个性化程度低等问题,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数据稀疏、冷启动问题的情况,根据文物推荐场景的具体要求,采取以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为主,基于内容推荐算法为辅的混合推荐算法,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个性化推荐功能。同时,为了提升系统性能、缓解冷启动问题,特采用热门推荐算法,该算法就是通过提取数据库中已登录注册用户的数据,综合分析统计出高频信息,经筛选后推荐给用户。3、使用SSH框架实现了基于用户画像的不可移动文物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开发工作,本系统主要集成了文物搜索、在线浏览、文物统计、用户画像、热门推荐和个性化推荐等功能。本系统的开发,不仅为文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文物查询、浏览和交流的平台,减少用户在查找信息上花费的多余时间。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解决了文物观赏的人数和时空限制,拉近了用户与文物的距离,解决了文物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问题,对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MAGE-A1、A2、A3在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中的去甲基化情况,分析三者去甲基化状态与口腔黏膜异常增生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三者去甲基化状态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为选择MAGE-A1A3作为口腔黏膜潜在恶变的标志物提供新的论据,也为口腔黏膜异常增生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方法收集20162018年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口腔黏膜科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例53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人类日常生活便捷性需求的加深,在机场、商场等场合引入移动机器人减轻物力及人力成本显得愈发迫切。本文主要研究干扰场景下移动机器人对人体目标的
三支决策模型是由Yao Yiyu教授在粗糙集理论中引入贝叶斯风险决策概念和条件概率公式,对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和归纳的一种代价敏感的决策学习方法。三支决策模型具有接受决策、
视觉目标跟踪能够解决目标的运动轨迹定位问题,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智能安防,智慧交通,无人驾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大量尖端人才的涌现和多方资金的注入促进了视觉目标跟踪技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LiNbO3电光调制器凭借自身低电压、低插损、高带宽以及复杂环境下稳定的工作性能,获得广泛应用。然而,LiNbO3电光调制器随着外加电场的漂移、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以其传输速率快、频谱利用率高、功耗低等优势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然而该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
三维模型的数量日渐增多,然而手动标注三维模型需要占用额外的人力资源,效率较低。基于人工设计特征的三维模型识别精度较低。虽然卷积网络在图像分类和目标检测等各种视觉应
这项研究将提供简单,容易,快速,低成本的实时激光对准模型,以手持式激光器,照相机,投影仪和个人计算机为硬件来测量管道直径。根据实验结果,这种方法将在学术研究以及处理日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终端产生海量的文本数据,其蕴含的丰富语义信息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文本分类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和关键技
本文针对基于CCD(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的全天候侧向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全天候Clidar系统)测量大气PM2.5浓度机制作出了以下研究:(1)阐述了气溶胶的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