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和股份交易服务,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层次多样的资本市场能够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解决不同类型的融资难题,因此,资本市场是否完善的标准之一就是其多层次性。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包括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场外交易市场在内的四大层级的、相对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多年来的学者研究表明,“正金字塔”型的资本市场结构才是最健康的,即从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到场外交易市场的规模逐渐增大的下大上小结构,但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结构与最为健康的“正金字塔”型结构仍然相去甚远。其中,包含产权交易所、股权交易所以及新三板市场在内的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更为艰巨,在这之中,新三板市场的建设与完善更是迫在眉睫。2013年的新三板扩容是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再次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再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自2013年新三板扩容至今,挂牌企业数量急速上升,市场规模扩张速度空前。但由于新三板挂牌门槛低,企业数量庞大,绝大多数挂牌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扩容后的新三板准入机制、交易制度呈现诸多新特征,从而出现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展状况差别大、发展能力良莠不齐、市场投资风险高等状况。类似的种种新特性给新三板挂牌企业成长性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成长性的评估增加新的难度。目前,对企业成长性相关理论的研究文献成果较为丰硕,但是对企业成长性判断、测量、评价的研究,特别是定量评价的研究有待深入,对扩容后新三板挂牌企业成长性的评价研究更是凤毛麟角。从2013年底新三板市场向全国开放距今已有三个年度,挂牌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所需要的连续数据已经具备,各个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也逐年增多,新三板市场所呈现出的新特征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成长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此背景下,本文将2014年之前在西北地区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企业成长现状、企业成长能力以及企业成长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企业成长性的“现状(status)—能力(ability)—环境(environment)—成长性(growth)”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即由企业成长现状、成长能力以及企业成长环境三大部分组成的评价体系,同时将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最终形成以突变级数法为主要方法,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为辅的企业综合成长性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西北地区5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成长性进行评价研究。最终根据各个企业成长性最终得分以及每个企业各项能力的表现,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西北地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成长性表现进行分析,以求客观反映西北地区各个区域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成长的总体状况。同时从企业个体成长的角度选取了两家企业进行成长性、成长能力、成长环境、成长现状的对比分析,同时根据原始数据寻找可加以弥补的能力缺陷,通过分析结果为西北地区新三板企业成长性评价提供参考,为企业家、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以及相关学者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