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突变体功能基因的快速定位与育种潜力解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诱变来源的突变体广泛应用于大豆[Glycine max(L.)Merr.]基因功能研究以及品种选育,但在现阶段也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待改善。第一,经典的因果突变定位方法,例如混合分组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需要突变体材料经历若干世代自交或者杂交,这极大延长了因果突变定位的周期。第二,大豆突变基因的功能机制解析还缺乏可参考的先验数据库。第三,突变体的因果突变往往导致大豆生长发育缺陷,并不适合直接用于大豆育种。因此,本论文建立了突变体因果突变快速定位的新方法,极大缩短了大豆突变体功能基因的克隆周期;构建了大豆基因表达调控网络,为目标基因功能机制解析提供直接的线索,从而为后续的分子实验验证提供先验信息;证明基于单倍型的全基因组选择在大豆高世代育种群体中的有效性,为后续将目标功能基因的优良等位引入全基因组选择模型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突变体快速定位的方法开发及应用本论文开发了一种称为M2-seq的BSA方法,只需要对M2世代突变体群体混合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分析即可实现候选因果突变定位。相比已报道的方法,该方法主要进行了两点改良:1)不依赖野生型植株基因型作为参照的情况下,直接过滤获得诱变突变;2)换用delta SNP index的绝对值用于绘制定位曲线,从而消除了M2群体突变等位基因之间相位排斥对定位的干扰。在本论文涉及的10个独立的大豆M2群体中,M2-seq方法成功定位了所有携带因果突变的基因组区域。10个群体平均定位区间大小为7.7Mb,并且在其中9个群体中成功锁定了唯一的候选因果突变。我们选取其中两个突变体,通过突变体表型和基因功能分析,证明候选因果突变与突变体表型异常相关。这些结果证明了M2-seq对于突变体基因克隆的有效性。与已报道的方法相比,M2-seq至少将突变体基因定位所需的时间缩短了一个世代,提高了突变体功能突变挖掘的速度。(2)大豆基因权重共表达网络构建以及突变体因果基因的调控机制解析利用来源公共数据库的531份转录组数据,构建了涵盖大豆7大类器官基因表达特征的基因权重共表达网络。该网络由41个共表达模块构成,涵盖22,760个基因。通过M2-seq获得的9个候选因果突变基因均可以在共表达网络中定位到对应模块。本论文对其中两个因果突变基因进行了功能机制解析。分析发现突变体Mut01的因果突变基因Glyma.08G193200(Gm RHD3)可能受到TGA转录因子调控,并且Gm RHD3功能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调节大豆表皮毛密度等表型形态,还可能通过调节Gm ERF5等转录因子表达,影响大豆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等生物学过程。突变体Mut07的因果突变基因Glyma.10G251500(Gm THI1)作为一种硫胺素合成酶,在调控网络中处于中枢位置。分析还发现各类伴侣蛋白与Gm THI1可能共同参与了大豆抵御逆境胁迫的调控过程。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公共数据库来源的转录组数据构建的基因调控网络,可以有效预测突变体因果突变基因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的分子实验提供线索。(3)证明基于单倍型的全基因组选择在大豆高世代育种群体中的有效性本论文未在自然群体中找到M2-seq定位得到的9个突变体候选因果突变,但对应突变基因在自然群体中存在丰富的变异以及单倍型。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9个突变基因与大豆含油量、蛋白含量两个目标性状没有显著关联。尽管如此,本论文依然论证了单倍型用于全基因组选择的可行性,为后续将其他突变功能基因的自然群体优良等位引入全基因组选择模型提供参考。在688株大豆构成的F4家系以及953株高世代品种构成的育种群体中,分别进行了基于单倍型和基于SNP的全基因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1)在大豆F4群体中单倍型多样性较低,基于SNP对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的预测精度最高分别达到0.39和0.54,基于单倍型的预测精度并没有明显优势;2)在大豆育种群体中单倍型多样性较高,连续5个SNP构成的单倍型对含油量和蛋白含量的预测精度分别最高可以达到0.50和0.48,优于连续25个SNP构成的单倍型的预测精度(含油量:0.44,蛋白含量:0.42);3)在建模群体超过整个群体规模60%的前提下,连续5个SNP构成的单倍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基于SNP的预测精度(含油量:0.50 vs 0.45;蛋白含量:0.48 vs 0.44)。因此,基于单倍型的全基因组选择在大豆高世代育种群体中将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应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同时,形成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在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将多元评价贯穿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形成核心素养,从而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期刊
期刊
马赫-曾德(Mach-Zehnder,MZ)调制器在光信号的高速率、远距离的传输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通信系统中。近几年,高带宽、低功耗的薄膜铌酸锂MZ调制器方案拥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很好的应用前景;其通常使用高精度的电子束光刻来进行制作,成本高、速度慢,不利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主要研究高速薄膜铌酸锂MZ调制器,基于紫外光刻的工艺对其设计、制作与性能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成
学位
<正>数学因变化而充满活力,图形因运动而精彩纷呈.以动点为载体,几何图形的运动为背景的最值问题,是各地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这类题题型设计新颖、结构独特,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呈现,学生面对此类问题显得束手无策.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步骤地进行分析与思考,有效突破解题的关键和难点,从而提升解题能力呢?G·波利亚在其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的“怎样解题表”中将解题过程分为理解题目、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回顾反思四个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和战场模式转变,由无人机集群、星链卫星等构成的具有小型化、低成本、分布式、易组织特征的分布式雷达已成为未来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性能有限的雷达个体通过高效协同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性能优势,但其成功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一方面,诸如非直达波、低SINR、转发式干扰等复杂环境,以及高速机动、集群等复杂目标的出现,都对分布式雷达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小型化雷达节点的通信带宽和计
学位
<正>研讨背景:为保证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达到体育练习的标准与要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每节课教师是否可以安排结合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能练习?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教师如何安排体能练习,以更好地提高课堂质量?基于以上问题,本期"群英荟萃"栏目旨在针对体育课堂教学中落实体能练习的实施策略进行研讨,使专项运动技能与体能练习有效结合,从而在增强学生体能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专项技能的形成。
期刊
“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新课标,实施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的有力保障。“双减”背景下,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实现高效课堂,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深化“教—学—评”一体化,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成效三者紧密关联起来,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期刊
“教”以目标为导向,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以发展素养为核心,与“教”的内容保持一致,“评”则是为了促教和促学。新课标教学导向和“减负增效”的语篇教学需求,促使教、学、评三方面融合统一;全面、全体、全程的质量观更凸显其教学价值。构建“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活动效益”“以发展思维为主,关注学生语用能力”“以成果汇报为主,关注学生英语表现”教学评路径,能有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语篇教学的
期刊
目的 优化黄连汤颗粒的成型工艺,并对其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药辅[糊精-糖粉(3∶1)]比、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及其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物理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条件为药辅比1:1.5,
期刊
近来水体环境污染成为食品安全中的严重问题,铅和镉成为影响水体的主要毒性重金属。鲫鱼作为典型淡水鱼品种,被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食用,并能指示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本研究试图探讨鲫鱼在不同环境铅、镉浓度下的生化毒理反应,组织病理学及代谢生物标记。暴露于5mg/L的亚致死浓度下半静态生物测定鱼体急性毒性,病理组织学和微量金属变化,结果显示铅发生显著积累,并伴随鳃、肾、肝、脑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回归分析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