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3亿美元,已连续六年稳居第三位,成为世界瞩目的贸易大国。然而,中国人均外贸额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增长方式粗放,并不是贸易强国。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在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调整的同时,出口结构总体层次仍然偏低的格局,出口贸易量虽然可以与发达国家相比,但出口商品结构却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似,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在出口份额中所占比例大,诱发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遭遇门类众多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巨大的贸易损失,而且恶化了贸易条件,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国内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的出口贸易发展模式必须调整。基于中国资源和环境约束的现状,如何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寻找应对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研究课题。本文着重以资源约束和出口贸易结构转型为视角,从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贸易出口与经济增长、出口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综述;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及建立在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产业结构升级、国际市场份额基础上的出口商品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为研究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通过对中国资源约束及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分析,得出中国出口商品尽管有所改善,存在的问题及诱发的后果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约束的进一步加强,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已势在必行;并以中国水产品出口结构的实例分析,说明了中国水产品面临的资源约束及出口结构问题,得出水产品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已迫在眉睫;在借鉴日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注重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重塑制度框架三方面提出了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框架。本文的主要创新就在于,基于资源约束的出口商品结构的经济学分析,建立了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出口商品结构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数学模型分析,验证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制度安排等与资源约束、出口商品结构的内在关系,验证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单位GDP资源的消耗的降低的效应,以及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制度创新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主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