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宗族与区域社会研究的角度,系统地梳理了新时期的中国华南宗族研究,指出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取径、学术传承及基本理论与方法。文中首先厘清了新时期中国宗族研究的学术和理论渊源,指出其如何形塑了此后的研究情境、特点与发展趋势。认为,新时期中国华南宗族研究的主要取径有三,即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取向、人类学取向和更自觉的历史人类学结合的取向。前者主要受到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深刻影响,鲜明地表现于明清时代闽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宗族与区域社会研究的角度,系统地梳理了新时期的中国华南宗族研究,指出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取径、学术传承及基本理论与方法。文中首先厘清了新时期中国宗族研究的学术和理论渊源,指出其如何形塑了此后的研究情境、特点与发展趋势。认为,新时期中国华南宗族研究的主要取径有三,即区域社会经济史的取向、人类学取向和更自觉的历史人类学结合的取向。前者主要受到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深刻影响,鲜明地表现于明清时代闽粤地区的宗族研究中。其中以傅衣凌及其弟子为核心的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对明清福建宗族用力甚勤,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其研究主题包括乡族、族商、家族社会与文化、家族组织等。广东地区的宗族研究,则着重于宗族经济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城镇经济史、赋役制度史和沙田开发等领域。日本学者由于受“地域社会论”的影响,其研究偏向于地域社会、乡绅、市场圈层、赋役制度、里甲制等方面。与此同时,重建以来的人类学研究,其重心在福建和广东地区的汉人宗族村落社区。在方法上,它接续了二十世纪上半期功能主义和社区研究的学术传统,注重区域社会文化变迁的探讨。并形成了重视地方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论述、引入社会史的方法,将共时性的结构研究和历时性的社会变迁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特点。在研究范式上,虽延续了“宗族乡村”的模式,却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拓展出新的视野。90年代以来,华南地区的明清宗族史研究逐渐超越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视野,开始转向区域社会史,发展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地方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而宗族又成为两者交流的平台。其宗族史研究,与以往中国宗族史研究最显著的不同在于方法和视角的转换,形成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取径。而这一取径则是在充分总结前两者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层面上对之所作的更为自觉的推进。新时期中国华南宗族研究受到的西方学术思潮影响,主要来自于弗里德曼的华南宗族理论和施坚雅的区域体系理论,以及年鉴学派史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因而特别注重社会科学方法的运用,历史学与人类学理论、方法的结合,并在区域研究的视野下探讨区域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由此,便形成了宗族研究与区域社会研究紧密结合的特点。纵观此期的华南宗族研究,明显地形成两个基本趋势:一是历史学与人类学方法逐渐汇流,进而发展出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趋势;二是宗族研究与区域社会研究的互动,注重区域社会内部普同性和差异性的探讨。而这两个趋势也同样体现在华北、江南、徽州等区域社会的研究当中,并成为区域社会研究发展的主流趋势。故而,本文将此期的华南宗族研究置放于区域社会研究发展的脉络下解读,目的在于通过对两者互动关系的论述,提供一个认识当代中国区域社会研究的基本架构。
其他文献
高效、持续的燃料生产保证了清洁能源的储存、利用、运输基础设施的结合,有助于克服太阳能和风能的间歇性,并为运输提供高能量密度的燃料。氢能是一种绿色、清洁的二次可再生能源,具备成为低碳经济主要燃料的巨大潜力。但氢气只能要从含氢的水、煤、天然气等化合物中获取。在现有的制氢技术中,电解水制氢具有操作简便、产物为高纯度且无污染的H2及O2等优点,为创造高效、可持续燃料提供了关键思路。但在电解水的四电子-质子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石油与天然气的消费量也随之增加,促进了其勘探开发的大发展。海洋油气储量巨大,世界各国都增加了对海洋石油的开采投入力度,但是海洋环境和地层条件的特殊性增加了海洋钻井的难度。气侵是钻井过程中易发生的事故,如果不能提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会造成严重的井喷事故。因此本文针对钻井中的气侵问题进行研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数据驱动的方法,从钻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出发,
致密油气资源勘探研究表明,我国致密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本论文针对常用的致密储层开采技术所带来的高粘度压裂液污染储层,封堵渗流通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清洁无污染致密油开采新技术—EEOR(Electrical Enhanced Oil Recovery)。本论文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入手,深入分析研究EEOR技术的可行性,从而对致密油现场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从微观尺度入
感谢有您陪伴,真诚邀您共庆二十五年,二十五步坚实的足迹深深地铭刻在时间的隧道里;二十五年,二十五道致密的年轮顽强地生长在历史的古树中;针砭时弊、批评世俗、反思历史、解读人生,我们肩负的是整个国家民族的重任;公正深刻、辛辣幽默、雅俗共赏、生动鲜活,我们坚守的是无数人民大众的道义。值此《杂文选刊》二十五周年刊庆之际,诚邀
自工业革命,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逐渐超过自然营力。近现代以来,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湖泊环境的重要驱动力。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氮、磷等营养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大量蓄积,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快速循环,对湖泊水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显著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并且,湖泊沉积物是研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我国青藏高原湖区—羊卓雍措(下称羊湖)和东部平原湖区—湖光岩玛珥湖为研究对象,通过210Pb和13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现象作为一种宏观量子效应,自1995年实验上实现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BEC所具有的内禀非线性和实验上的可调控性,使其成为了研究拓扑缺陷和量子多体的理想平台。人造自旋轨道耦合在超冷原子气体实验上的实现,为在旋量BEC体系中研究拓扑激发和新奇量子态打开了新的窗口,如斯格明子结构、量子准晶体和超固体态等。本文首先回顾了BEC的研究历史和进展,阐述了理想玻色气体的理论基础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作为生态文明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特指政府作为诉讼原告就生态环境损害向人民法院起诉索赔的诉讼类型。当前,诉讼制度的演进、诉的构成和诉讼的实践效果均存在着行政和司法交错的现状。由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贯穿了行政和司法互动关系,符合行政和司法互动行为模式,契合行政和司法互动基础,追求行政和司法互动的目标实现,因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应当被认为是一种行政和司法互动的实践,诉讼的产生也
如果司法实务问题无法通过现行法律、制度、规则等予以合理解决,规范的机制构建是相对理性且适宜的选择。当前乱象丛生的民事执行依据内容不明问题即是如此。在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构建生效法律文书执行内容不明确的处理机制议题之下,构建有利于执行当事人权利保障的民事执行依据内容不明救济机制是应对该问题的上佳之选。执行是实现私权救济的最后路径依赖,执行依据内容明确是生效法律文书承载的实体权利依执行转为现实必不可少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