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共教育支出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国内学界在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研究上,有两种实力相当的主流认识,一是认为公共教育支出承担着政府收入分配职能,其支出总量增长有利于平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另一种则认为这种利好影响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即随着公共教育支出的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拐点。本文研究发现,这两种认识同实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教育支出是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国内学界在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研究上,有两种实力相当的主流认识,一是认为公共教育支出承担着政府收入分配职能,其支出总量增长有利于平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另一种则认为这种利好影响呈现一种倒U型关系,即随着公共教育支出的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拐点。本文研究发现,这两种认识同实际生活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本文通过一个较长时间段的观察,总体上看,公共教育支出增长并没有对平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正向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由升转降的倒U型拐点也始终没有出现。而恰恰相反,通过MIC值统计方法的分析检验发现,公共教育支出的增长一直对平抑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产生逆向影响。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和制度问题上。本文的研究有两个主要结论:第一,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没有同收入分配政策系统相匹配,导致公共教育支出不但难以平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而且长期产生逆向影响;第二,以财政分权为导向的财政体制,是形成我国特有的公共教育支出方式和支出结构的制度基础,由此产生的教育财政分权,则是导致公共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的制度性根源。本文具体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公共教育支出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关性分析。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并从数理分析视角推断,公共教育支出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相关关系,通过MIC值统计方法进一步检验,得到的结论是:公共教育支出一直对平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逆向影响。2.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结构性因素分析。本文研究认为,判断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如何,主要看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是否有利于居民收入合理分配。本文通过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将公共教育支出结构作为门限变量引入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模型研究之中,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影响的方向和程度,都取决于公共教育支出结构的配置,并最终得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即公共教育支出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总体上是一种不规则的非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且曲线形态呈现一种由陡峭趋向平坦的趋势,但并没有出现由升转降的拐点。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公共教育支出的层级结构和城乡结构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本文通过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公共教育支出层级结构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发现,初等教育支出和中等教育支出的结构性增长有助于平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而高等教育支出的结构性增长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同时,高等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效应要高于初等教育支出和中等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平抑效应,因此,长期以来,以高等教育支出为主导的公共教育支出层级结构成为助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构建VAR模型分析公共教育支出城乡结构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可以看到,公共教育支出的城乡差距直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因此,以城市为主导的公共教育支出结构,是助推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3.公共教育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制度性因素分析。本文研究发现,以财政分权为导向的财政体制改革是形成我国特有公共教育支出方式和支出结构的重要制度基础。在既有的财政分权制度框架下,公共教育支出结构的演变呈现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导致其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实现平抑收入分配差距目标的需要。本文从财政分权的视角,分析了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背后的行为逻辑,发现总类财政分权使得政府的支出结构长期偏向经济性支出领域,对公共教育支出缺乏同等重视。教育财政分权使得政府在公共教育支出结构中更加偏向有利于实现经济性目标的领域,具体表现在教育发展层级配置上偏向高等教育领域,在教育发展空间配置上偏向城市领域。财政分权的状况是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对平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产生逆向影响的深层次原因。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党和国家跨入了新的发展征程。进入新时代,如何高质量加强党的建设以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如何做好党的思想建设这一基础性建设以提高党的思想领导能力,这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党的建设必须回答的问题。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思想建设,面对党长期执政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针对党员
人类社会的历史既是一部从愚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繁荣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贫困与反贫困相互交织的斗争史。反贫困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世界性难题。随着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世界贫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依旧是制约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反贫困既是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视角,构建了一条以消除资
公平正义是时代的强音,是所有现代社会寻求的基本价值坐标。古往今来,人类追求公平正义的脚步从未停息过,在人们追寻美好生活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公平正义更是从未缺席过。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迈入新征程、新阶段,经济发展正经历新历史性转折,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新时代这一特殊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公平正义问题愈加凸显,并呈现出诸多前所未有的新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政党政治时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依靠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来治理的。然而,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政党如何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成为政党能否上台执政与延续执政寿命的一个先决条件。而要赢得民众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一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有些问题会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例如:在一个多元社会里,主流意识形态如何引领民众呢?在与民众进行政治沟通的过程中,如何通过高效的政治沟通机制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党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将依法执政确立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步入新时代,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秉持治理现代化的理念,坚持和完善依法执政这个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实现党对国家政权的全面领导,同时做
研究中国干部的智慧学习力水平并进行有效评估,是提升干部服务水平、执政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国干部队伍性质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缺乏干部智慧学习力水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评价体系。本研究综合运用管理学、系统学、统计学、心理学等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中国干部智慧学习力水平测评的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对中国干部智慧学习力水平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各要
1950年代中期,为实现国家经济文化合理布局以及适应当时国防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决定通过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学校的专业、系迁至内地组建新校,或者将少数学校全部或部分迁至内地建校的方式,对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进行调整。高等学校内迁陕西便是其中的典型。高校迁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案制定、宣传动员、选址建校、人员和物资迁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迁校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基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宣传是个人、阶级、政党、国家或者集团,有意识地传播、阐释自己的理念、观点或者主张,旨在影响人们的行为使之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的社会活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宣传工作始终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要素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极为重视宣传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一批大中城市的相继解放,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要把工
土地制度是农耕国家的基本制度,土地制度的变革更是整个社会变革的基础。土地问题不仅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源,更浓缩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全部关键信息。因此,土地问题是深入研究农村社会和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民主革命时期便着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领导人民群众在更大的范围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不仅使千百年来受封建土地制度剥削和奴役的中国农民获得了其赖以生存的
能够持续稳定获得民众和社会信任与支持的政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需。政府公信力作为联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变量,与国家治理、行政改革和政府角色转变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有利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有利于降低政府公共管理的成本,有利于充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效能。如何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政府在其中如何发挥其应有作用?制度效能如何影响政府公信力?在以国家治